我国《刑法》第42条规定:“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第234条第1款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刑法》第43条规定:“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看守所留所执行刑罚罪犯管理办法》第2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前,剩余刑期在1年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刑罚。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看守所执行刑罚。”
第55条规定:“被判处拘役的罪犯每月可以回家一至二日,由罪犯本人提出申请,管教民警签署意见,经看守所所长审核后,报所属机关批准。”
第57条规定:“对于准许回家的拘役罪犯,看守所应当发给回家证明,并告知应当遵守的相关规定。罪犯回家时间不能集中使用,不得将刑期末期作为回家时间,变相提前释放罪犯。”
据此,如果在县看守所执行拘役刑罚,当有急事需要回家时,可以按规定提出申请,办好相关手续即可。
综合上面所说的,事业单位的人员只要构成刑事犯罪必定就需要承担法律的责任,即使当事人按拘役来处罚,那么单位也会给予开除的处理,所以,犯了错就会为此付出代价,对于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就应该为公民做好榜样,而不是做出违反法律的事情。
一、管制与拘役有哪些区别
管制与拘役的区别是:
1、刑期不同。管制的期限,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三年,拘役的期限,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最高不能超过一年;
2、执行方式不同,拘役由机关就近执行。所谓就近执行,是指由犯罪分子所在地的县、市或市辖区的机关设置的拘役所执行。管制由原先的机关执行,改由地方社区矫正机构进行,即县级司法行政部门执行;
3、刑期计算方式不同。管制规定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两年以下数罪并罚最高不超过三年,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最高不超过一年,管制不需要关押,拘役需要关押但每月可以回家一至二天。
管制和拘役,都是针对一些轻微的、社会危害性较小的刑事案件,只要人民认定符合法律规定,就可以判处管制或者是拘役。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其一定的自由,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判处管制的罪犯仍然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劳动,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
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的刑罚方法。拘役由机关在就近的看守所或者其他监管场所执行,在执行期间,受刑人每月可以回家一天到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一年。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