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留必须有足够证据。《刑事诉讼法》规定,机关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先行拘留,如正在实行犯罪、被指认、有犯罪证据等。被拘留人应在24小时内讯问,否则需立即释放。
法律分析
证据不足可以刑拘。一般情况下,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如果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拓展延伸
犯罪嫌疑人的刑拘条件及证据要求
犯罪嫌疑人的刑拘条件及证据要求是指在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措施时应考虑的相关因素。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拘需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有犯罪嫌疑人实施了法定的刑事犯罪行为;二是有必要采取刑事拘留措施以确保侦查取证的顺利进行;三是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可能会逃避追诉、毁灭证据、干扰证人或者继续犯罪。而证据要求则是指在决定是否刑拘时,需要确保所依据的证据充分、确凿、合法有效。只有在证据确凿、充分的情况下,才能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刑事拘留,以保障刑事司法的公正和合法性。
结语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机关可以先行拘留,但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刑拘条件及证据要求的确立,旨在确保侦查取证的顺利进行,并保障刑事司法的公正和合法性。在刑拘前,机关应确保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了法定的刑事犯罪行为,并且拘留措施是必要的。同时,所依据的证据必须充分、确凿、合法有效。只有在这些条件下,才能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措施。这一制度的建立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确保正义得以实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强制措施第九十四条人民、人民对于各自决定逮捕的人,机关对于经人民批准逮捕的人,都必须在逮捕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逮捕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强制措施第五节逮捕第一百三十九条对于人民不批准逮捕而未说明理由的,机关可以要求人民说明理由。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侦查第二节讯问犯罪嫌疑人第二百零二条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侦查人员进行。讯问的时候,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讯问同案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个别进行。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