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期待利益受损怎么确定赔偿范围
2024-07-13 15:51:39 责编:小OO
文档


预期可得利益的赔偿范围在法律对可得利益的赔偿做了明确规定以后,人们关注的已经不再是可得利益该不该赔的问题,而是怎么赔、赔多少,即怎样以科学合理的办法确定赔偿的确切范围。有观点认为,可得利益的赔偿范围无法(至少很难)确定。

有观点认为,可得利益的赔偿范围无法(至少很难)确定。因为可得利益赔偿的一般标准是:通过赔偿使受损方处于合同已被适当履行的状态。“合同被适当履行”是一种假设,而在事实上合同已经因一方的违约行为不可能达到完全履行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对一种未来的、期待中的利益进行估算,很难达到准确、严密,甚至公正;而且可得利益损失有时是多个原因引起的,要准确区分各个原因在违约损害中所起作用的比例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只好依靠法官自由裁量。自由裁量就说明没有确定的数额,具有较大的伸缩性。而这种伸缩性很可能导致受损方权利的任意扩大,助长其提出非份的赔偿要求。

笔者认为,上述观点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可得利益的赔偿范围并不是无法估量的,它虽不像积极利益的损失那样确定、具体,但因为法律已经给出一个基本的赔偿标准,那么最终赔偿数额的确定便成为可能。

通过《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可以得知,对可得利益赔偿的标准是使受损方处于合同已被完全适当履行的状态,那么在合同被适当履行时受损方所能获得的利益便是可得利益赔偿的最高限额。为此,我们首先要确定合同如能履行时,非违约方所应该获得的利益;其次则要确定因为违约而迫使非违约方所处的现实利益状态,二者之间的差距即为非违约方所遭受的积极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积极损失因其确定性不难计算,那么可得利益损失的数额也便呼之欲出。

当然,如果仅是如此推算,可得利益的损失仍显得如同雾中看花。我们知道违约损害赔偿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债权人利益,但同时还应顾及鼓励交易、提高效率等社会利益,因此包括可得利益赔偿在内的损害赔偿应在合理范围内。下面我们就从对《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的但书的理解适用以及可得利益赔偿的其他规则加以分析,相信结果便会明朗起来。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