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卖儿童罪的量刑标准是:拐卖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拐卖儿童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拐骗儿童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上表现为故意,目的多为收养儿童或其他私利。无论动机如何,拐卖儿童罪都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儿童权益。
法律分析
一、刑法关于拐卖儿童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拐卖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1、拐卖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
2、拐卖儿童三人以上的;
3、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绑架儿童的;
4、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
5、造成被拐卖的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6、将儿童卖往境外的。
二、拐卖儿童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客体要件
拐骗儿童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家庭关系和儿童的合法权益。拐骗的对象是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
2、客观要件
拐骗儿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蒙骗、利诱或者其他方法,使儿童脱离自己的家庭或者监护人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拐骗儿童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拐骗儿童罪。单位不能构成拐骗儿童罪的主体。
4、主观要件
拐骗儿童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其目的大多是为了将拐骗的儿童收养为自己的子女;也不排除有的是为了供其使唤、奴役;也有的是因为非常喜欢儿童而实施拐骗的。从实践看,拐骗儿童的大多是一些没有子女的人,想把拐来的儿童收养为自已的子女。这样的人主观上并不是想残害儿童,但是,他们这种极端损人利己的行为,使受骗儿童的心灵遭受严重创伤,给儿童的父母和其他亲人造成极大的精神痛苦,也给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带来威胁。因此,对于拐骗儿童的犯罪行为,不论其动机、目的如何,都不应忽视其社会危害性,必须给以应得的惩罚。
结语
拐卖儿童罪的刑法量刑标准明确,根据情节严重程度不同,可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情节特别严重,可判处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构成拐卖儿童罪的要件包括客体要件(侵犯他人家庭关系和儿童合法权益)、客观要件(采用蒙骗、利诱等方法使儿童脱离家庭或监护人)、主体要件(自然人)和主观要件(故意)。无论拐骗儿童的动机如何,都不应忽视其社会危害性,必须给予应得的惩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四百一十六条 对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负有解救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接到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及其家属的解救要求或者接到其他人的举报,而对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不进行解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负有解救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阻碍解救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一条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非法剥夺、其人身自由或者有伤害、侮辱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并有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又出卖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四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从轻处罚;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2020修订):第七章 司法保护 第一百零三条 机关、人民、人民、司法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有关案件中未成年人的姓名、影像、住所、就读学校以及其他可能识别出其身份的信息,但查找失踪、被拐卖未成年人等情形除外。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