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未满14周岁要进少管所么
2024-07-14 23:04:56 责编:小OO
文档


未成年人犯罪应从轻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14至16周岁的犯罪者负刑事责任,16至18周岁的根据情节处以徒刑。未满16周岁的故意杀人犯不承担刑事责任,而未满18周岁的故意杀人犯则可根据情节判刑。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未满18周岁的犯罪者适用从轻或减轻处罚原则。

法律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收容教养。

1.如果未成年是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如果是未满16周岁的犯故意杀人的,不承担刑事责任。

3.如果是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犯故意杀人的,根据情节(是否是自首,是否有立功表现等)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徒刑。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49条犯罪的时候未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都是未成年人犯罪,都应当实行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原则。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拓展延伸

未满14周岁的犯罪少年如何进行法律教育和矫正?

未满14周岁的犯罪少年在法律教育和矫正方面有特殊的处理方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于这一年龄段的犯罪少年,通常不会直接送进少管所,而是采取其他措施。首先,法律教育是重要的一环。通过法律教育,他们可以了解到自己的行为所涉及的法律责任和后果。其次,矫正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包括心理辅导、社会工作和家庭支持等方面的帮助,以帮助他们纠正错误行为,重新融入社会。此外,相关机构和专业人员会制定个性化的矫正计划,根据少年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干预。通过综合的法律教育和矫正措施,希望能够引导未满14周岁的犯罪少年走上正确的道路,重新获得健康的人生轨迹。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对于未满14周岁的犯罪少年,应采取特殊的法律教育和矫正措施。通过法律教育,他们能够了解到自己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后果。同时,心理辅导、社会工作和家庭支持等方面的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以帮助他们纠正错误行为,重新融入社会。相关机构和专业人员会制定个性化的矫正计划,根据少年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干预。综合法律教育和矫正措施,期望引导未满14周岁的犯罪少年走上正确的道路,重新获得健康的人生轨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四章 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第四十五条 未成年人实施刑法规定的行为、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经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估同意,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机关可以决定对其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省级应当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至少确定一所专门学校按照分校区、分班级等方式设置专门场所,对前款规定的未成年人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前款规定的专门场所实行闭环管理,机关、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未成年人的矫治工作,教育行政部门承担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四章 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第四十三条 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估同意后,由教育行政部门决定送入专门学校接受专门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四章 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第四十四条 未成年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估同意,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机关可以决定将其送入专门学校接受专门教育:

(一)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情节恶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

(二)多次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三)拒不接受或者配合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矫治教育措施;

(四)法律、行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