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书生效后两年未执行的处理方式及民事判决书的生效时间。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判决书生效后两年不执行,仍具有法律效力,但申请执行可能被驳回。民事一审判决书在上诉期过后生效,行政一审判决书收到后15日如不上诉自动生效,刑事一审判决书收到后10日内如不上诉自动生效。二审判决书在送达时就生效,上诉期间分别计算且法定假日可延期计算。
法律分析
一、判决生效后两年未执行如何处理
1、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作出的判决书生效后两年不执行的,判决书仍然具有法律效力,但当事人向申请执行的,可能会驳回申请。
2、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六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申请执行。
第二百三十九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二、民事判决书生效时间是多久
我国司法实践中实行的是二审终审,一审和二审的判决书生效的各有不同。
1、民事一审判决书。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第一款,“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提起上诉。”的规定,上诉期间是15天,因此一审判决书的生效时间是在上诉期过了之后,也就是判决的15天以后生效。
2、行政一审判决书。一审判决为收到判决书15日如不上诉,自动生效。
3、刑事一审判决书。一审判决为收到判决书10日内如不上诉,自动生效
4、二审判决。二审终审制度的意思就是二审就是最后一次审判,二审是没有上诉这个说法的。所以,民事、行政和刑事的二审判决书在送达时就生效。
双方不是同时收到的,分别计算上诉期间。如果上诉期是法定假日的,延期计算。
结语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两年。如果判决生效后两年仍未执行,当事人仍可以向申请执行,但可能会驳回申请。一审判决书的生效时间是在上诉期过后的15天,行政一审判决书为收到判决书15日如不上诉自动生效,刑事一审判决书为收到判决书10日内如不上诉自动生效。而二审判决书在送达时就生效,上诉期间根据法定假日延期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执行程序第十九章一般规定第二百三十五条执行工作由执行员进行。
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执行员应当出示证件。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情况制作笔录,由在场的有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人民根据需要可以设立执行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执行程序第二十二章执行中止和终结第二百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五)人民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执行程序第二十一章执行措施第二百五十一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采取前款措施,人民应当作出裁定。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