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根据《中国劳动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工伤赔偿的金额应当以受害人受伤或死亡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为基础。具体金额应根据受害人的工资总额以及亲属关系等因素来确定。此外,虽然法律对于工伤赔偿金额并没有规定与受伤程度和所在地区的直接关系,但是司法实践中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对于赔偿金额的判决。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九条: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发生的事故伤害,由用人单位按照下列标准给予工伤保险金和医疗卫生服务:
(1)治疗期间的工资;
(2)因工死亡的给予死亡补助金和丧葬补助金;
(3)因工致残的给予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2.《最高人民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劳动者因工伤致残,应当按照工资总额的不同比例计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3.《最高人民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解释》第三百三十五条:人身伤亡赔偿原则上按照受害人和义务人的损失和责任比例确定,应当实事求是地确定赔偿数额。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