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如何理解民法典第146条
2024-07-08 16:01:30 责编:小OO
文档


法律分析:

根据本条第一款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理论上也称为通谋虚伪表示,指行为人与相对人共同实施了虚假的民事法律行为,如为逃避债务而虚假赠与财产、为逃避房地产收费而虚构离婚、为了规避房屋限购而虚假离婚,等等。

根据本条第二款规定,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指被虚假的意思表示所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如为了逃税,当事人订立的“黑白合同”,其中的“白合同”是虚假的意思表示,“黑合同”是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可能是合法的,也可能是非法的,不能一律认定为无效,必须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来认定。前例“黑白合同”中,“黑合同”是被隐藏的,但是,“黑合同”也可能是合法的。如果被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的,则该隐藏行为是有效的;反之,则是无效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