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在职务犯罪案件中,是否存在从犯或共犯不需要有实质性证据的情况?
2024-07-09 04:03:34 责编:小OO
文档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刑法,指使、教唆、共同犯罪等均构成从犯或共犯罪行。在实际司法实践中,从犯或共犯罪行的起诉需要有实质性证据支持,但也有例外情况。如果有证据表明被告人具有犯罪意图,或者与主犯有密切关系,或者可以推定从犯或共犯罪行的情况,也是可以起诉的。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七条:指使、教唆、共同犯罪等均构成从犯或共犯罪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应当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罪行和罪责,并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关情况进行调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公诉机关应当在案件审理中,按照法定证据的规定,充分发挥指控职能,进行指控。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