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2024-07-09 23:18:47 责编:小OO
文档


1.在我国,法律意义上的未成年人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者。处在这个年龄阶段上的人实施了危害社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属未成年人犯罪。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是指适用于追诉未成年人犯罪的一种特别的刑事诉讼程序。

2.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有以下特征:

(1)生理变化明显。

(2)心理上进入了由幼稚转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具有半儿童、半成年人的特点。

(3)意识提升,自尊心较强。

未成年人生理、心理上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很难遵守社会规范,甚至蔑视法律,易感情冲动,缺乏自控能力,因而走向犯罪道路。其犯罪动机简单,犯罪行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犯罪的个性心理尚未定型,教育改造的有利因素比成年人多。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法律依据

1.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对于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讯问和审判时,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第34条规定,未成年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第152条规定,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岁以上不满18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等等。

2.1991年9月4日通过,199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其中第五章司法保护中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处理也作了专门规定。

3.1999年6月28日通过,同年1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必将使我国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步入法制化的轨道。

4.最高人民1991年1月26日通过了《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其中对审理少年刑事案件的审判组织、开庭前的准备工作、法庭审判、执行等问题都作了比较详尽的规定。

5.最高人民2002年3月25日通过了《人民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从基本原则、审查批准逮捕、审查起诉与出庭支持公诉、诉讼监督、以及刑事申诉检察等方面对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作了规定。

6.1995年10月23日颁布了《机关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规定》,该规定对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立案调查、侦查、强制措施、处理、执行等问题都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

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意义

1.有助于教育、挽救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

2.有助于解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增多的问题。

3.符合国际上未成年人立法的发展趋势。

4.有利于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发展和完善。

三、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

1.教育、感化、挽救原则。

2.分案处理(分管分押)原则。

3.不公开审理原则。

特别关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5条第3款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不公开审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得以任何方式公开被告人的形象。

已满16岁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如果有必要公开审理的,应当经过人民院长批准,并旁听人数和范围。

4.及时原则、和缓原则。

四、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的特点

1.必须查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准确出生日期。

2.由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承办。

3.诉讼工作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4.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特别的诉讼权利。

5.严格强制措施的适用。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