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鹦鹉品种很多,比如:灰头牡丹鹦鹉、费氏牡丹鹦鹉、尼亚萨湖牡丹鹦鹉、黑脸牡丹鹦鹉、黄领牡丹鹦鹉、红脸牡丹鹦鹉、桃脸牡丹鹦鹉、黑领牡丹鹦鹉、黑翅牡丹鹦鹉。
在饲养牡丹鹦鹉时,保证环境的干燥舒适即可延长它的寿命。饲养者需每天清理鸟笼,以及鸟粪、羽毛等杂物,避免滋生细菌从而导致牡丹鹦鹉生病。以鸟饲料为主食,并搭配稻米、小米、玉米等谷物,每周还可喂食2~3次的苹果、胡萝卜等蔬果给它补充营养,来促进它的生长发育。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牡丹鹦鹉长啥样
这种是最普通的棕头牡丹鹦鹉【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牡丹鹦鹉有情侣鸟之称,国内现有9个品种,为较珍贵的人工繁育鸟。常见的品种有琉璃腰牡丹鹦鹉(棕头牡丹鹦鹉)、黄领黑牡丹鹦鹉(黑头牡丹鹦鹉)、金红桃牡丹鹦鹉(桃脸黄牡丹鹦鹉)、小樱哥牡丹鹦鹉(桃脸绿牡丹鹦鹉)及蓝牡丹鹦鹉等品种。
牡丹鹦鹉由于可人工繁育,羽毛艳丽,所以深受养鸟者的喜爱。一年可以多次繁殖,一般3~5窝,每窝产蛋4~6枚,又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琉璃腰牡丹鹦鹉产于非洲的坦桑尼亚,体长14厘米左右,背翼、下腹、为深绿色,额红色,咽喉黄橙色,颈及上胸为淡黄橙色,腰为深蓝色,尾羽外侧有蓝、绿、黑色羽,嘴红色,脚灰色,眼周裸露有白色眼环。
小樱哥牡丹鹦鹉产于非洲南部,其羽色主体为绿色,前额与头为红色,颜面及为淡桃色,腰及上尾为蓝色,颜色较艳丽。
金红桃牡丹鹦鹉产于非洲中部,羽色以鲜为主,冠红色,头和颊为粉红色,脚、嘴为,尾部发白,颜色艳丽。
蓝牡丹鹦鹉是一种改良品种,其大小与其他牡丹鹦鹉相差无几。羽色以蓝色为主,头部淡黑色或黑灰色,颈、胸、上腹为白色或褐色,嘴为淡桃红色,脚为灰色,眼周具白色肉环。因改良程度不同,也会出现后代羽色不鲜明、蓝的程度差、色泽不佳等现象。目前蓝黑头牡丹鹦鹉价格最高,纯种售价可达上千元一对。
牡丹鹦鹉性情凶猛,以强欺弱,发情雌鸟更为突出,叫声大而杂,有时噪声扰人,还可向其他鸟进攻,这时若将雌鸟与雄鸟配对繁育则鸣声锐减,性情好转,所以饲养牡丹鹦鹉以成对为佳。
初养者可养棕头牡丹鹦鹉和桃脸黄牡丹鹦鹉,以少为佳。如果家中有病人或神经衰弱者,最好不养,以免因鸟的吵声而影响病人康复。
如果以经济收入为目的而饲养牡丹鹦鹉,最好安排在农村或较偏僻的地方饲养,以防嘈杂声影响他人。为取得最佳效益,可每养30对棕头牡丹外鹦鹉配15对桃脸黄牡丹鹦鹉,目的是桃脸黄牡丹鹦鹉下蛋,而让棕头牡丹鹦鹉代孵(保姆鸟)。
牡丹鹦鹉体长一般在15厘米左右,体重40-50克。喙红色,眼及蜡膜白色。头部黑褐色,颈部有赤的环带。上胸浅绿色,背部和翼为绿色,翼端呈黑色,尾绿色,脚灰色。另有棕头牡丹鹦鹉,头部为棕褐色,俗称棕头牡丹。
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额头、鸟喙和眼睛之间、脸颊、喉咙为橘红色;头顶和头部後方为橄榄绿色;上方和颈部为橙;身体两侧、腹部、尾巴内侧覆羽黄绿色,尾部上方为蓝色;翅膀内侧覆羽蓝绿色;眼睛外有一圈粗宽的白眼圈,鸟喙红色,虹膜棕色。幼鸟体色较暗,鸟喙带有黑色。
这是黑头牡丹鹦鹉
这是桃脸黄牡丹鹦鹉
叫声比较刺耳,咬人会比较痛。
【图片和资料均来自百度百科】
如有不对欢迎纠正
望采纳
十大名贵牡丹鹦鹉有哪些品种呢?
十大名贵牡丹鹦鹉有桃脸牡丹鹦鹉、紫薰衣草牡丹鹦鹉、费沙氏情侣鹦鹉、黑脸情侣鹦鹉、灰头情侣鹦鹉、红脸情侣鹦鹉、黑翅情侣鹦鹉、黑领情侣鹦鹉、尼亚萨湖情侣鹦鹉和面罩情侣鹦鹉。
一、桃脸牡丹鹦鹉
桃脸牡丹鹦鹉体长一般在15厘米左右,体重40克至50克。喙蜡白色,眼睛黑色。全身羽毛有明亮整洁的杏仁绿色。身体下部是较浅绿色的羽毛,尾羽为彩蓝色,深玫红色的前额,象牙色的啄和灰色的脚,整体颜色配合得十分美丽。在人工饲养的培育下,有了很多不同羽色的品种。
二、紫薰衣草牡丹鹦鹉
紫薰衣草牡丹鹦鹉整体感觉,有一种沉稳儒雅的绅士风,看起来有一种沉着内敛的品质。很多人一开始对雏鸟的薰衣草,有点误解,总喜欢亮白的伊莎。其实,如果购买一只小牡丹,主人陪伴着和它一起蜕变,会蛮有意思,每日都在期待。
三、费沙氏情侣鹦鹉
费沙氏情侣鹦鹦是非洲东岸的坦桑尼亚及维多利亚湖附近草原的一种本土特有鹦鹉。而在卢旺达、布隆迪、肯尼亚所见到的费沙氏情侣鹦鹉,只是从笼中逃脱的鸟所形成的群落,并非当地原生。它们于1800年代后期被发现,并于1926年在美国首次人工繁殖成功。费沙氏情侣鹦鹉由德国探险家Gustav Fischer首先在非洲发现,并由此而得名。
四、黑脸情侣鹦鹉
黑脸情侣鹦鹉一般指黑脸牡丹鹦鹉。黑脸牡丹鹦鹉体长13厘米至14厘米,体重38克至40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额头、前额为红棕色;眼睛和鸟喙之间、脸颊、喉咙为黑棕色;头部后方和颈部为暗黄绿色;上方为橘红色,到了下方渐渐变为黄绿色;腹部和尾巴内侧覆羽黄绿色,尾部为浅绿色;眼睛外有一圈粗宽的白眼圈,鸟喙红色,虹膜棕色。
五、灰头情侣鹦鹉
灰头情侣鹦鹉一般指灰头牡丹鹦鹉。灰头牡丹鹦鹉体长13厘米至15厘米,体重25克至28克。雄鸟上体草绿色,雌鸟的头部和翅膀覆羽均为绿色。头部、颈部和淡灰色,后颈和颈侧有一铜绿色领环,眼先及贯眼纹近蓝黑色,颊下有一黑带。腹部、身体两侧和尾巴内侧覆羽黄绿色,翅膀内侧覆羽为黑色。喙白色,眼黑色。
六、红脸情侣鹦鹉
红脸情侣鹦鹉一般指红脸牡丹鹦鹉。红脸牡丹鹦鹉体长15厘米,体重29克至50克。雄鸟鸟体为鲜绿色,前额和脸部前端为橘红色;、腹部和尾巴内侧覆羽为黄绿色;尾巴大部分绿色;肩部羽毛与后翅尖羽通常为黑色,翅膀内侧覆羽和翅膀边缘带有点黑色;鸟喙橘红色,脚爪为灰色,虹膜深棕色。是二态性牡丹鹦鹉。雌鸟的脸呈橘,比雄鸟浅得多,而且翼下覆羽是绿色的。
七、黑翅情侣鹦鹉
黑翅情侣鹦鹉一般指黑翅牡丹鹦鹉。黑翅牡丹鹦鹉雄鸟浓绿色,额头、鸟喙和眼睛之间、眼睛周围的羽毛带深红色;、腹部、翅膀内侧覆羽为浅绿色;翅膀内侧覆羽和飞行羽为黑色;尾巴为绿色;鸟喙红色;虹膜深棕色。雌鸟头顶和眼部没有红色,翅膀下翅羽为绿色。
八、黑领情侣鹦鹉
黑领情侣鹦鹉为鹦形目鹦鹉科的鸟类,在希腊语中“Agape”是爱的意思,而“Ornis”则是雀鸟的意思,故又称为“爱情鸟”。是一种非常喜欢群居及深情亲切的鹦鹉。体长一般在13厘米左右,体重40克至50克。鸟喙灰黑色,虹膜。黑领情侣鹦鹉的食物相当特殊,主要是野生无花果,辅以几种特殊的种子为食;此外有时候会以毛虫、幼虫或是前往农耕区觅食谷粒或黍类。
九、尼亚萨湖情侣鹦鹉
尼亚萨湖情侣鹦鹉又称为“爱情鸟”,是一种非常喜欢群居及深情亲切的鹦鹉。尼亚萨湖情侣鹦鹉主要栖息于充满树木的河谷地区、偏好金合欢属植物,会在600米到1000米之间的林区活动,有时候会依照不同季节前往高地林区、平原地区和草地活动。
十、面罩情侣鹦鹉
面罩情侣鹦鹉又叫黄领牡丹鹦鹉为鹦形目鹦鹉科的鸟类,头部为黑色,犹如戴上黑头罩,这也是它的英文名字(masked lovebird)的由来。是一种非常喜欢群居及深情亲切的鹦鹉。体长一般在14厘米左右,体重40克。喙红色,眼黑色有白眼圈。生活在非洲热带丛林中,常集大群生活,一般在树洞中营巢繁殖,以各种植物种子、水果和浆果为食。
牡丹鹦鹉有哪些品种?
牡丹鹦鹉
牡丹鹦鹉是现在饲养率比较高的鹦鹉品种,但是对于牡丹鹦鹉的品种究竟有多少你真的了解吗?小编就来告诉你。
棕头牡丹鹦鹉(琉璃腰牡丹鹦鹉):原产坦桑尼亚,体长约14厘米,背、翼、下胸腹为深绿色。额红色,头棕褐色,颏、喉黄橙色。颈及上胸为淡黄橙色,腰为深蓝色。尾羽外侧有蓝、绿、黑等不同色彩的条纹。
黑头牡丹鹦鹉(黄领黑牡丹):体长约14厘米。头部黑褐色,颈部有赤的环带,上胸赤色带橙,背、翼绿色,翼端黑色,尾绿色,脚灰色。有人称黑头牡丹鹦鹉为伪装情侣鹦鹉或黄襟黑牡丹鹦鹉。
桃脸情侣鹦鹉(小鹦哥、小鹦鹉哥):是牡丹鹦鹉中体型最大、最漂亮者。体长18厘米左右,原产于非洲南部。喙白色,额部红色、颈粉红色,腰及上尾蓝色,其余部位多为绿色。
桃脸黄牡丹鹦鹉(金红樱哥):原产于非洲中部。羽色以鲜为主体,冠以红色头及颜面,有的在腰部杂以蓝色。脚、嘴概。
红牡丹鹦鹉(费希氏情侣鹦鹉):全身黄绿色,两翼深绿色,红褐色、嘴红色。雄鸟蜡膜为青色,雌鸟为白色。
蓝牡丹鹗鹉:是一种人工改良的品种,其体型与其它牡丹鹦鹉相似。为日本改良种。羽色以蓝色为主体。头部淡黑色或黑灰色。颈、胸、上腹为白色或白褐色,余部蓝色。嘴淡红色、脚灰色。
黄牡丹鹦鹉:头部红褐色,颈、胸黄金色,背、翼、尾羽黄绿色,腰际淡蓝色。嘴红色,脚近灰色,眼周有白色肉环,是20世纪中叶由美国和日本同时改良成功的一种中型牡丹鹦鹉。
谁知道这图片中的蓝牡丹鹦鹉是什么品种啊
这是费氏钴蓝色牡丹鹦鹉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