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公泰迪为什么要做绝育
2024-07-04 17:22:25 责编:小OO
文档


建议公泰迪做绝育手术,但也不是非做不可。首先,绝育可以避免泰迪犬发情,降低走失的几率。其次,绝育可以避免泰迪犬患睾丸疾病,大大降低患前列腺疾病的风险。

如果不给泰迪犬做绝育手术,建议做好定期体检,特别是进入老年期的泰迪犬。平时可以触摸泰迪犬的睾丸,如果出现疼痛、肿大等情况,需要及时咨询宠物医生。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家里有只公泰迪,一岁多了,是不是必须做绝育手术

如果养狗并非为了繁殖,大多数宠物主人都会考虑对狗狗进行绝育。绝育手术是否会给狗狗带来痛苦,以及绝育的利弊是什么,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绝育的好处:**

实际上,在经验丰富的兽医操刀下,绝育手术是安全、简单且不痛苦的。术后只需休息3-10天,宠物便能迅速恢复活力。此外,绝育还能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对宠物主人来说:

1. 提高生活质量:饲养过多宠物会降低生活质量。

2. 避免发情期带来的困扰:比如公狗随地小便,母狗发情期导致的情绪不稳定等。

3. 减少流浪狗数量,避免贫困和灾难。

4. 降低公狗离家出走寻找伴侣的概率,减少攻击性行为。

对狗狗自身来说:

1. 避免因性挫折而产生问题,减少被遗弃的风险。

2. 预防某些疾病,如性病、前列腺疾病等。

3. 术后食欲改善,身体状况也随之增强。

**二、绝育的弊端:**

1. 不利于优良基因的传承,特别是在纯种狗中,绝育的狗狗不能参加狗展。

2. 可能无法满足看家的需求,因为绝育后的狗狗性格更温和。

3. 容易肥胖,因为荷尔蒙变化可能导致食欲增加和活动减少。

4. 麻醉和手术风险:存在麻醉意外或术后感染的风险。

**三、绝育方式和注意事项:**

1. 雄性动物通常进行去势手术,即切除。

2. 术前需禁食禁水6-8小时,以防术中或术后呕吐造成窒息。

3. 术后避免立即进食,因为麻醉後肠胃蠕动减慢,急于进食可能导致肠胃炎。

4. 术后剧烈运动、爬楼梯和过度进食,直到伤口完全愈合(约10-14天),期间不要洗澡以防伤口感染。

5. 对公狗来说,建议在7-8个月大时进行手术,以确保生理发育成熟,手术更安全彻底。

给公泰迪做绝育好吗

公泰迪狗做绝育手术是有好处的。进行绝育手术后,首先可以避免公泰迪狗出现爬跨、乱尿、情绪暴躁等行为。其次,可以减少公泰迪狗出现生殖系统疾病的风险,进而延长其寿命。一般如果主人对公泰迪狗没有繁育需求,建议在6-12月龄左右带公泰迪狗进行绝育手术,但需要避开发情期间

公泰迪狗绝育好不好 这个好坏都有,看你怎么做取舍!

公泰迪绝育是比较好的,通常情况下进行绝育手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公泰迪狗的性格,会使它们更加乖巧、温顺、粘人,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患病的概率。而且让泰迪过度交配会加速器官的老化速度,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延长寿命。

公泰迪绝育利大于弊

公泰迪狗绝育利大于弊,因此绝育比较好。绝育可以改善狗狗的体质,并且使它们性格更加温顺、乖巧。最重要的是,绝育可以极大地降低公泰迪患上卵巢方面疾病的概率,有利健康。

公泰迪绝育好处在于性格改善

通常情况下,进行绝育手术的公泰迪狗性格会更加乖巧、温顺、粘人,摘除后,它们的身体将缺乏雄性激素,即使是平时非常凶猛、彪悍,情欲旺盛的公泰迪性格也会明显变好。

公泰迪绝育好处在于减少发病

公泰迪绝育可以有效降低患病的概率,有研究表明,绝育手术可以减少狗狗患有患方面的疾病癌的机会,同时也能有效降低前列腺疾病的发病率。对健康非常有利。

公泰迪绝育好处在于延长寿命

泰迪可能因为过度交配使身体器官加速老化,因此,给公泰迪绝育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对于天生免疫力低下,抵抗力较弱的泰迪,进行绝育手术就显得十分必要。

泰迪公狗做绝育的好处

犬类绝育手术的长期风险与益处(节选)

 概要(SUMMARY)

对兽医医学文献客观的阅读揭示了和母犬/公犬绝育手术相关的长期健康风险和益处。证据显示绝育既会给犬带来正面的健康影响,同时也会带来负面的健康影响。它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认识的匮乏。

一、公犬(转载者添加的一级分类)

总之,似乎无法举出令人信服的案例可以说明对大多数公犬,尤其是发育未成熟的公犬,进行绝育是为了预防将来的健康问题。在大多数案例中,公犬绝育所引起的健康问题可能要超过所带来的健康益处。 

(一)公犬绝育手术的正面影响

1. 消除死于癌的微弱风险(可能性<1%)。

2. 降低患非癌性前列腺疾病的风险。

3. 降低患肛周瘘管的风险。

4. 可能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数据不具结论性)。

(二)公狗绝育的负面影响

1. 如果在1周岁之前手术,会显著增加患骨肉瘤(即骨癌)的风险。骨肉瘤是在中型和大型犬中的一种常见癌症,预后很差。

2. 患心血管瘤的概率增加1.6倍。

3. 患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风险增加到3倍。

4. 增加患老年认知障碍的风险。

5. 患肥胖症的风险增加到3倍。肥胖是犬的常见健康问题,会引发很多其它健康问题。

6. 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到4倍(犬患前列腺癌的几率很小,为<0.6%)。

7. 患尿路癌的风险增加到2倍(犬患尿路癌的几率也很小,为<1%)。

8. 增加患骨科疾病的风险。

9. 增加发生免疫不良反应的风险。

(正常为0.32%不良反应率,绝育后为27%-38%)

 二、母犬(转载者添加的一级分类)

对于母犬,情况则要复杂得多。由绝育手术所带来的健康方面的好处对于某些犬(不是所有犬)来说,可能要超过所带来的健康问题。总的来说,绝育是会提高还是降低总体健康的几率可能要取决于母犬的年龄,以及各种疾病对于不同犬种的相对风险的大小。

(一)母狗绝育的正面影响

1. 如果在2.5周岁前实施手术会极大地降低患乳腺肿瘤的风险。乳腺肿瘤是母犬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2. 几乎可以消除患子宫蓄脓的风险。而未实施绝育手术的母犬患子宫蓄脓的几率大约为 23%。有大约1%的未绝育母犬因患子宫蓄脓而死亡。

3. 减小患肛周瘘的风险。

4. 消除患子宫肿瘤,宫颈肿瘤以及卵巢肿瘤的风险(母犬患这类疾病的几率本身就很低,为0.5%)

5.预防子宫蓄脓

(二)母狗绝育的负面影响

1. 如果在1周岁前实施手术,会极大地增加患骨肉瘤(即骨癌)的风险。骨癌是较大型犬种中的常见癌,预后很差。

2. 患脾脏血管瘤的风险增加到2.2倍,患心脏血管瘤的风险增加到>5倍。血管瘤是犬的常见癌症,是某些品种犬的主要死因。

3. 患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风险增加到3倍。

4. 患肥胖症的风险增加到1.6-2倍。肥胖是犬的常见健康问题,会引发很多其它健康问题。

5. 引起4-20%的母犬患“绝育尿失禁”症。

6. 患持续尿路感染或重复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增加到3-4倍。

7. 增加外阴凹陷,性皮炎以及炎的风险,尤其是对于在青春期之前做绝育手术的母犬。

8. 患尿路肿瘤的微小风险(<1%)增加至2倍。

9. 增加患骨骼系统疾病的风险。

10. 增加发生免疫不良反应的风险。

有一点非常清楚-公众所获得的关于犬绝育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包含了许多夸大其词或者没有事实依据的论断。与其说这些信息起到了教育宠物主人的作用,不如说有许多信息导致了一些常见错误观念,使人们错误地认识和绝育手术相关的健康风险和益处。

传统的绝育时机(6个月)以及现代在幼儿时期就进行绝育的做法有可能使犬更容易罹患疾病,而这些疾病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如果1)等犬生理成熟之后再绝育;或者2)对于众多的公犬来说,干脆不做绝育,等到医疗必要时再做。

绝育所带来的长期的健康风险和益处视不同的个体而不同。犬种,年龄以及性别都是可变因素,需作为每一只狗的非医学因素考虑在内。兽医医学文献的研究结果不支持一刀切地对所有宠物犬做出关于绝育方面的建议。

注明:文中所编序号为转载需要所编,非原文所写。

参考资料:节录自新浪博客-训犬师蓝炯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d2b9190102v18v.html

原文出处:

1. 论文资料来源维基百科,翻译:蓝炯。

2.1.. 论文题目(英文原文):Long-Term Health Risks and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Spay / Neuter inDogs

2. 2.论文题目(中文翻译)母犬卵巢摘除手术和公犬阉割手术[译者按: 以下统称绝育手术]的长期健康风险及益处

3.作者: Laura J. Sanborn, M.S./劳拉 J. 桑伯恩,外科硕士

发表日期:May 14,2007/2007年5月14日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