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蟹蜕皮前往往饮食和饮水会增加,而且会增加沐浴的次数,行动也会变得笨拙。这种动物外形像虾又像蟹,身体比较长,在我国的黄海和南方沿海地区都能见到,尤其是在沙滩或石头缝里。大部分品种左右是不对称的,而且腹部比较柔软,食性也比较杂,放在鱼缸里可以起到清洁工的作用。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寄居蟹蜕皮征兆
寄居蟹蜕皮前往往饮食和饮水会增加,而且会增加沐浴的次数,行动也会变得笨拙。这种动物外形像虾又像蟹,身体比较长,在我国的黄海和南方沿海地区都能见到,尤其是在沙滩或石头缝里。大部分品种左右是不对称的,而且腹部比较柔软,食性也比较杂,放在鱼缸里可以起到清洁工的作用。
寄居蟹小灰白2-3cm蜕皮特征?
寄居蟹是一种常见的海洋生物,一旦石螺等贝类死亡后,寄生于其壳内。在生命长河中它多次蜕皮,每次蜕皮时都会更换新的壳以适应自己不断增长的体型。寄居蟹蜕皮的过程通常是在水中完成的,通常会选择夜间大潮汐的时间进行脱壳,并在几个小时内完成它们的新壳的硬化。寄居蟹的蜕皮特征主要是其外露的柔软身体和原先的壳上留下的白色蜕皮痕迹,而其新壳可能会偏黄或偏红色,尺寸会比旧壳略大。
寄居蟹是怎样脱皮的?
寄居蟹蜕皮会离开壳。
寄居蟹要成长,每隔一段时间便会进行蜕皮。“蜕皮”和“换壳(更换螺壳)”不是同一种状态。蜕皮是指寄居蟹脱下身体的旧甲壳,而肌肉组织会长大并逐渐变硬,形成新甲壳。
换壳是指寄居蟹从背着的螺壳爬出来,再移到并进入另一个空的螺壳里。当发现它活动量减少,并常常躲在水盆或附近底沙以取得水份,而且不断地重覆挖掘底沙躲藏,这便是蜕皮前的征兆。
寄居蟹生活在被它掠食者的铠甲里,却也因为这副铠甲,它必须得背着跑来跑去,甚至让自己右螯脚大于左螯脚,或左螫脚大于右螯脚。
寄居蟹常寄居于死亡软体动物的壳中,以保护其柔软的腹部,故名。
世界上现存500多种寄居蟹,绝大部分生活在水中,也有少数生活在陆地。更有一些寄居蟹不再寄居在甲壳里,而是发展出了类似螃蟹的硬壳,也叫硬壳寄居蟹,著名的椰子蟹即属此类。
寄居蟹蜕皮时有什么特征?
寄居蟹蜕皮:一般来说小个体约1年脱壳约2~3次,大的个体则1年脱壳约1~2次。
个体大小:
(相约大小) 超小型
(波子大小/以下) 小型
(胶水樽盖大小) 中型
(乒乓球大小) 大型
(网球大小)
每年脱壳次数 2-3次 2-3次 1-2次 0-1次
脱壳需时(躲藏) 2星期 1个月 个半月-2个月 2-3个月
细小个体在脱壳后成长幅度会较大,随着身体越来越大,成长的幅度便会越小,不过总括来说
陆寄居蟹整体的成长速度是很慢的。营养不良或脱壳前有断脚要再生,成长幅度也会很小。
脱壳的次数与幅度最终还是要依据环境、温度、食物和年龄等等而定。刚刚饲养的个体,可能会受突然的环境影响,而在短时间首先脱一次壳。当习惯了新的环境后,它们的脱壳时间会变得相隔较长。
脱壳季节:
以下是家中的个体,在2007年的脱壳时间分布(脱壳完成的月份),和躲藏的日子数目。
有很多蟹友也说秋季是脱壳的旺季,但跟据在2007年的纪绿,似乎春节才是旺季。不过我想要有更详细和较准确的资枓,要参考更多的个体脱壳个案,单单5只个体并不能代表陆寄居蟹脱壳的旺季。
脱壳周期缩短: 陆寄居蟹的脱壳周期也会受突发原因影响而缩短,例如为了使断脚再生而脱壳,螯脚等较大部分在一次脱壳后还未能完全再生时,会在短时间内再重新脱壳。
还有一个情况可能的是当它们搬进较大的螺壳时,为了使身体适合其螺壳大小而在短时间内翻覆进行脱壳,使其身体急剧成长。
加速脱皮的可能原因:被打断一只脚与一只螯。
脱皮间隔期:7个月→3个月→3个月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