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创新农作示范镇建设方案
2024-06-26 14:56:34 责编:小OO
文档


创新农作示范镇建设方案

各村及有关单位:

为了建设高效、安全、生态现代农业,促进我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多元化、多渠道发展农技推广事业,培育稳粮增效、生态种养、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农业主体,为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两区”建设发挥应有的贡献,根据省农技推广基金会提出的“整村、整乡、整县推广创新农作制度的要求,8月1日省农技推广基金会县执行部、县、县农业局联合在我镇召开推广创新农作制度示范镇试点建设工作专题研讨会,探讨研究部署在我镇整体推进农作制度创新工作,结合我镇实际制定陶堰镇创新农作制度示范镇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为根本目标,围绕县委县提出的“突出转型升级、致力科学发展”工作主题,创新农作制度示范镇建设,按“一项或多项、多点、扩面”的工作思路,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为主线,以农业“两区”建设为平台,以循环农业示范县创建为契机,加快产业拓展、集聚、提升,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培育农业新型主体,完善农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应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形成农业节约发展、循环发展、环境友好发展新格局,促进我镇农业转型升级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基本概况

陶堰镇位于县东部,镇域面积31.5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4万人口,耕地面积18323亩,其中水田17657亩,水域总面积8186亩(含农工商5686亩),土地流转12291.5亩,流转率达68.3%。农业生产优势产业以高效生态水稻、蔬菜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全镇共有10亩以上种粮大户120户,承包面积6199.9亩;水产养殖大户49户,承包面积3239.5亩;果蔬种植大户15户,承包面积1492.5亩;畜禽养殖户26户。近几年先后获得“省级粮油生产示范乡镇”、“省级平安农机示范镇”、“省级森林城镇”、“省级村庄绿化示范镇”、“省级生态镇”、“省、市级科普示范镇”、“市级十强农业特色乡镇”、“市、县级动物防疫规范化乡镇”等荣誉称号,连续4年早稻订单粮食实际投售占全县近50%,是名副其实的农业镇。

近年来,我镇农业紧紧围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快“两区”建设为工作重点开展工作。粮食功能区,____年3510亩县级粮食功能区建设已通过验收,今年重点是4000亩左右的省级粮食功能区建设验收认定。已列入“县东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的绿味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县民乐粮油专业合作社的无公害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推广示范基地、无公害青虾(虾稻轮作)标准化养殖基地、富硒稻鸭生态共育标准化稻米示范基地等现代农业园区(农业基地)建设方兴未艾。

紧紧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个主题,开展农作制度创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高效农业,是当前我镇、主要工作之一,抓好建设具有本地产业特色优势,规模较大成效突出的创新农作制度重点模式和示范基地如:虾稻轮作生态种养、稻鸭生态共育、稻草鹅生态种养、设施蔬菜高效栽培、鱼鳖生态混养、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等项目已全面展开。目前我镇农作制度创新已在或正在实施的几种模式面积48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6.2%。按创新农作制度试点三年规划实施,到____年,全镇农作制度创新整体推进,实施面积达95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1.8%,实施行政村占总11个行政村的91%。

三、规划实施

根据创新农作制度试点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____-____年三年计划如下:

1、虾稻轮作生态种养模式:即一种二养全年三收的“虾-稻-虾”轮作及周年高产高效配套技术试验示范模式,实施地点以南湖村青虾养殖基地为核心辐射推广白塔头等5村,____年实施1250亩、____年实施1600亩、____年实施____亩。品种选择,虾-本地青虾,早稻-金早47等。稻虾轮作种养结合模式不仅青虾、早稻优质高产,而且减少了青虾用药、饲料和早稻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改善水质,降低农业生产面源污染,减少了对环境的危害,形成了良性的生态体系,产生了较好的生态效应。稳粮增收效果明显,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该模式及配套技术具有创新性,技术已比较成熟完善。通过稻虾轮作项目的实施,使传统种养模式向优质、高效种养模式转变,不仅提高了种养农户科学技术水平,而且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稻虾轮作经济效益产粮近千斤,亩收入4000元,与单一养虾相比增25%以上,利润比单一养虾增30%以上。是我镇农作制度创新的主推模式,已被省农技推广基金会列为“陶堰模式”向全省推荐的12个创新农作制度新模式、新技术实施典型之一。

2、稻草鹅种养模式:主要采取一作早稻,接茬种植黑麦草种草养鹅农作新模式。通过稻草鹅生态种养技术示范推广,探索粮经禽有机结合新农作制度,增加水稻产量,农田绿色过冬,提高土地资源以粪肥田,增加有机肥投入,改良土壤地力,节省化肥用量,增加围栏养鹅饲养数量,提高种稻农户粮畜收入,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增加效益。该模式由位于亭山村的县珍珍粮食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组织实施,____年实施250亩、____年实施400亩、____年实施500亩,品种:早稻-金早47为主,牧草-美国黑麦草,鹅为浙东白鹅。稻草鹅种养模式预计亩产值6000元以上,平均亩净收入1500元以上。

3、稻鸭生态共育模式:稻鸭生态共育,是我镇农作制度创新的老模式,稻鸭生态共育最早是在____年与县农校开展的“十万亩稻鸭共育标准化、产业化开发”项目的协作,____年又开展“稻鸭生态共育标准化推广实施示范”,____年列入省农业基金会项目。____年实施2100亩、____年实施3000亩、____年实施4000亩,以茅洋运河南畈及洋渡畈为核心由县民乐粮油专业合作社、珍珍粮食专业合作社牵头组织在80%左右10亩以上种粮大户中实施。品种:早稻金早47、中嘉早32等为主,晚稻秀水09、嘉优2号、嘉禾218、宁88等,鸭为公麻鸭。通过稻鸭生态共育模式的示范推广,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和畜禽养殖产生的面源污染,增强了鸭子的活动量和活动空间,减少鸭子疫病的发生,形成了良性的生态体系,产生了较好的生态效应,实现稻田养鸭、稻谷优质增产及节肥减药增收,该模式平均亩增产值180元以上,亩增净收入150元左右。

4、蔬菜高效生态设施栽培技术示范(稻菜轮作)模式:该模式在绿味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实施,____年实施1000亩、____年实施1500亩、____年实施____亩。其中设立稻菜轮作模式示范方,开展“千斤粮、万元钱”农作制度创新试验示范,____、____、____年分别实施150、250、300亩。其种植模式为:(1)大棚春提早甜瓜__ 晚稻:甜瓜12月底播种,1月下旬移栽,陆续采收到5月底,亩产量____公斤,亩产值1____元,亩效益8000元。晚稻选择香米品种,6月底播种到11月上采收,晚稻亩产300公斤,亩产值3000元,效益1500元。瓜稻连作合计产值15000元,效益9500元。(2)大棚西瓜__ 大白菜:西瓜品种为8424,12月底播种,采收到10月中旬,亩产8000公斤,亩产值8000元,效益5000元。春大白菜品种韩国新强势,12月下旬育苗,2月上旬移栽套种,4月底采收。产量5000公斤,亩产值5000元,效益3500元。合计产值13000元,效益8500元。(3)早稻__ 松花菜(西兰花):_____ 早稻,4月下旬播种,到7月底收割,产量450公斤,亩产值1200元,效益400元。松花菜品种为雪丽,西兰花品种为日本优秀,7月中旬分批播种,8月中旬定植,12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采收完毕。产量3000公斤,亩产值7000元,效益4500元。合计产值7200元,效益4900元。(4)早稻__ 结球甘蓝:早稻,4月下旬播种,7月底收割,产量450公斤,亩产值1200元,效益400元。结球甘蓝,品种为日本春秋美,7月中旬分批播种,12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采收完毕。产量3200公斤,亩产值5000元,效益4000元。合计产值7200元,效益4400元。(5)单季晚稻-芥菜:单季晚稻5月底到6月初播种,11月上中旬收割,10月中下旬芥菜育苗,11月下旬栽种。

选择稻菜轮作五种模式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试验示范,探索“千斤粮、万元钱”种植模式,实现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双丰收,既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生产水平和示范效应,又实现了对土地、物种、时空的科学配置,形成了农业复合生态生产系统和产业化经营,拓展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一亩地当二亩、三亩用,不仅稳定了粮食生产,而且大幅度增加农户收入。

5、鱼鳖生态混养技术示范模式:自然水体鱼鳖生态混养,一般病害少,甲鱼品质优,售价高,效应好,值得广泛推介。由县南花水产专业合作社为主牵头组织实施,____年实施200亩、____年实施500亩、____年实施1000亩。品种:中华鳖为主,鱼类放养根据鱼的生活习性不同,安排水面空间,放养鲢、鳙、草、鳊、异育银鲫等,实施立体养殖,提高水面利用率,增加效益。

农作制度创新模式示范推广真正落实,取得成效,必须同时推广一系列配套适用主推技术、主导品种等内容,重点是做好:

1、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该模式是今年新开展的推广示范,由县民乐粮油专业合作社牵头组织实施,今年实施1200亩、明年实施1500亩、后年实施1800亩。通过水稻种植的育苗、机耕、机插、机收到机械烘干的全程机械化,达到降低水稻种植的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成本,解决农业劳动力紧张的矛盾;提高水稻种植的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增加水稻种植的效益,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的目的。据测算,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操作,每亩可节本增效200元左右。

2、公共植保社会化服务:由县民乐粮油专业合作社、县为民植保专业合作社和县腾飞农机专业合作社牵头组织实施,今年实施3000亩、明年实施3500亩、后年实施4000亩。通过统防统治(代防代治)社会化服务模式,树立公共植保的理念。公共植保社会化服务一是有效提高病虫防治效果,其防治效果大大好于面上农户自防的效果;二是有效解决了外出打工农民病虫防治难的问题,有效地为在附近城镇打工的农民解决了后顾之忧,他们不用再为急着赶回家打药,不知什么时候打,不知打什么药而犯愁了;三是节本增效显著,据调查去年统防统治区平均每亩用药122元,防治工本 元;非统防区平均每亩用药152元,防治工本85元,每亩节约用药和用工成本合计51元;四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由于统防统治可比农户单独防治减少用药量近1/4-1/3,大大减少了农药的施用量,从而有效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面源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四、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组织。为了切实做好创新农作制度示范镇试点工作,镇成立陶堰镇创新农作制度示范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镇长任副组长,农业、财政、宣传等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同时成立由责任农技员、有关村级农技推广员、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有关农业主体负责人为成员的实施小组。

2、制订,落实职责。(1)对创新农作制度的推广试点工作列入年度镇、村干部岗位责职考核,并制订重农经济;(2)根据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岗位职责要求,把创新农作制度的推广纳入责任农技员和农技推广员考核内容之一;(3)对开展创新农作制度的推广试点的有关单位和种养大户每亩奖励50元;(4)农作制度示范基地当年被列入县级、市级、省级及以上项目并通过验收的,分别奖励1万元、2万元、3万元。

3、培育重点,提升档次。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市场流通营销主体等农业经营主体,坚持用现代经营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充分利用我镇资金、技术、区位优势,加快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开展农业产业化开发,实施粮食、蔬菜、水产等主导产业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形成以基地促龙头、龙头带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形成从产供销良性循环,从而保障创新农作制度的推广实施。加强品牌建设,引导鼓励农业经营主体争创品牌,推进品牌整合,加强品牌经营,着力培育终端农产品的国家级、省市级品牌和绿色、有机、无公害认证。(1)对今年通过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每只分别奖励2万元、1万元、0.5万元;(2)被评为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安全信用等级A级的生产单位,市级、县级分别奖励1万元、0.5万元;(3)新增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农业龙头企业(示范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种养基地)每家分别奖励2万元、1.5万元、1万元、0.5万元;(4)新建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家奖3000元。

4、领导联点,加强服务。建立领导联系点制度,每个创新农作制度示范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分点联系示范基地,统筹协调生产服务等有关事宜。加强责任农技员和村级农技推广员对种养大户技术指导同时,采取理论授课、现场讲解、广电媒体讲座等形式,开展农作制度创新模式、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标准化种养技术等农业高产节本增效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提高种养大户科学文化素质,切实做好种养大户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