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医院消毒灭菌检测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及相关科室(总务科、检验科、消毒供应室)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备查。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消毒灭菌不合格的物品不得进入临床科室使用。监测方法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年版)
二、 对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1、 生物监测:每月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一次生物监测,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每月对使用中的灭菌剂进行一次生物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2、 化学监测: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每日对使用中的含氯消毒剂和使用中的灭菌剂过氧乙酸进行一次化学检测,至少每周对戊二醛进行一次化学检测,并做好化学检测记录。
三、 每月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一次效果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四、 必须对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1、 压力蒸汽灭菌必须每锅进行工艺检测,并详细记录。
2、 压力蒸汽灭菌器(预真空)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每周进行生物监测一次。压力蒸汽灭菌应每包进行化学检测。
3、 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4、 干热灭菌应观察记录温度上升与持续时间、温度在设定时间内是否均达到预置温度,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5、 环氧乙烷灭菌每批次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灭菌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6、 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每批次应连续监测并记录每个灭菌周期的舱内压、温度、过氧化氢的浓度、电源输入和灭菌时间等,每包进行化学监测,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灭菌循环的上午监测。
7、 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应详细记录灭菌温度、湿度、压力与时间等参数,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周生物监测一次。
五、 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六、 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照射强度和生物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和新灯管照射强度监测,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