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制度
(一)健康检查制度
1.入园制度
对于新入园的幼儿必须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体检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园手续;对于传染病接触史的幼儿必须做胸透和肝功能化验。园工作人员参加工作前必须进行体检,无传染病,健康合格持证上岗。
2.定期体格检查制度
幼儿每年体检一次,每学期测身高、体重产日清。
(四)食品加工、分发制度
1.加工前应检查食品原料卫生质量,不合格原料不选用、不切配、不烹调。
2.厨房用工具、容器等使用后及时清洗,厨房环境保持清洁。
3.接触生、熟食品的工具、容器分开且标记明显,冰箱内生、熟食品分开存放。
4.熟食间做到专间、专人、专用容器、专用消毒及冷藏降温设施。室温控制在25度以下。
5.熟食间的所有专用容器,在每次使用前应进行清洗消毒。
6.工作人员个人卫生做到"四勤",操作前应洗手消毒,工作时禁止吸烟。
7.熟食做到勤烧、勤销,当天烧当天销,不出售变质食品。
8.分发熟食人员必须戴好符合卫生要求的口罩和手套、帽子,使用的包装材料符合卫生要求。
9.熟食间内安装紫外线灭菌灯,无人操作时每天早晚开灯灭菌各半个小时。
(五)食品采购、仓储制度
1.采购的食品原料及成品,必须色、香、味、形正常,不采购变质、霉变及其他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食品。
2.肉类食品必须经兽医检验合格方可采购。
3.采购酒类、罐头、冷饮饮料、乳制品、调味品等,应向供应商索取卫生检验合格证或检验单。入库前应做好索证登记。
4.采购定型包装食品应具有品名、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标志。
5.食品仓库应专用,并设有防鼠、防蝇、防潮、防霉的设施及措施。
6.食品存放应分类分架、隔墙离地。有异味或易潮的食品应封闭保存或分库存放。
7.建立仓库进出库专人登记制度,做到勤进勤出,先进先出,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霉变、生虫,及时清理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
8.食品仓库应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清扫保持干燥和整洁。
(六)饮食管理制度
1. 保健老师、食堂管理人员共同制订幼儿食谱,每周一公布,每月进行一次营
养统计分析,注意调配花样,营养均衡,提高烹饪技术,提高师生伙食质量。
2.师生伙食严格分开,伙食费专款专用,伙食清单每月结算,并向家长公布。
3.厨房用具做到生熟分开。
4.食品加工前必须进行质量验收,操作流程规范。
5.食堂人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细心制作可口的饭菜、点心,保证幼儿的营养。
6.食堂严禁为自己或教职工加工菜或代购菜。
7.食堂内严禁幼儿和外来人员随便出入
8.建立膳食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
(一月一次),研究幼儿伙食问题。
9.确保饮食卫生。从业人员做好个人卫生,不留指甲,不戴戒指,工作时间一律穿
工作服,上灶前洗手,入厕前脱工作服,入厕后用肥皂洗手。
10.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不挑食,不剩食,、愉快用餐。
(七)体格锻炼制度
1.按计划有组织开展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游戏和体育活动。
2.在正常气候下每天保证幼儿两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和一小时的户外体育锻炼;加强冬季锻炼。
3.对于个别体弱的幼儿要给予特殊关心、照顾和辅导。
(八)预防传染病管理制度
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经常性的疾病预防工作。
2.协助防疫站完成各项计划免疫工作,做到一个不漏,全程足量,按规定有禁忌症者不应接触或暂缓接种,并做好记录、登记
3.及时了解疫情,发现传染病及时报告,做好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采取及时正确的检疫措施,对所在班级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对接触传染病的儿童应立即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园。
4.建议家长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不带幼儿到公共场所去。
5.加强体格锻炼,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九)肥胖儿管理制度
1.饮食指导:建立正常的饮食制度,注意膳食平衡和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每餐进食量不超过其定量,在不影响基本能量和营养素需要,并能保证正常生长发育的原则下,要注意减少热量供给。避免过多食入淀粉类食品,还应该脂肪和糖类的入量,并要安排一定量的粗粮、蔬菜和水果。
2.体格锻炼:采取多种多样的体格锻炼方式,提高儿童对体格锻炼的兴趣并持之以恒。锻炼时应逐渐加大运动量和运动时间,运动量要在儿童运动时微汗、心率<106次/分,并于运动后10分钟恢复正常的运动范围。
3.建立肥胖儿管理档案和个案跟踪记录
(保健和老师)
(十)建立幼儿保健资料统计制度
1.建立幼儿健康检查档案。
2.做好卫生保健工作的电子台帐。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