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 )。
2、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 )。
3、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
4、 现场调查资料及设计图纸。
第二节:项目组织机构:
第三节:主要施工方案
1、 施工准备
1.1 材料及主要机具
1.1 .1 电焊条:其型号按设计要求选用,必须有质量证明书。按要求施焊前经过烘焙。严禁使用药皮脱落、焊芯生锈的焊条。设计无规定时,焊接Q235钢时宜选用E43系列碳钢结构焊条;焊接16Mn钢时宜选用E50系列低合金结构钢焊条;焊接重要结构时宜采用低氢型焊条(碱性焊条)。按说明书的要求烘焙后,放入保温桶内,随用随取。酸性焊条与碱性焊条不准混杂使用。
1.1 .2 引弧板:用坡口连接时需用弧板,弧板材质和坡口型式应与焊件相同。
1.1 .3 主要机具:电焊机(交、直流)、焊把线、焊钳、面罩、小锤、焊条烘箱、焊条保温桶、钢丝刷、石棉条、测温计等。
1.2 作业条件
1.2 .1 熟悉图纸,做焊接工艺技术交底。
1.2 .2 施焊前应检查焊工合格证有效期限,应证明焊工所能承担的焊接工作。
1.2 .3 现场供电应符合焊接用电要求。
1.2 .4 环境温度低于0℃,对预热,后热温度应根据工艺试验确定。
2、 操作工艺
1.1 工艺流程:作业准备→电弧焊接(平焊、立焊、横焊、仰焊)
1.1 .1焊接工序是本工艺流程的一道重要工序,应严格控制焊接变形、焊接质量。
1.1 .2 焊接在自动龙门埋弧焊机上进行,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1.1 .
3、 焊接所用的焊丝、焊剂必须符合国家规范和设计要求,焊剂使用前应按要求烘烤。根据钢板的厚度,选用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焊丝的直径,根据材质选用焊丝的材质和焊剂的牌号。
1.1 .
4、 焊接前由技术人员制定焊接工艺卡,并在第一次码施焊后对焊接工艺进行评定,根据评定报告修改焊接工艺卡,直到满足各项要求。焊接人员须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进行焊接。焊接时采用引收弧板,不得在焊缝外母材上进行引弧。
1.1 .
5、 本工程构件多采用“船形”焊,有利于提高焊缝质量,控制变形。焊接后由专职质检员对焊缝进行超声波探伤,不得有未焊透、夹渣、裂纹等缺陷。焊缝外观不得有气孔、咬边、偏焊等超差缺陷。如有上述缺陷,必须用碳弧气刨或角向磨光机将缺陷彻底清除后再补焊。
3、 焊缝检查
1.1 钢结构电弧焊接:
1.1 .1 平焊
1.1 .
1.1 选择合格的焊接工艺,焊条直径,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焊接电弧长度等,通过焊接工艺试验验证。
1.1 .
1.2 清理焊口:焊前检查坡口、组装间隙是否符合要求,定位焊是否牢固,焊缝周围不得有油污、锈物。
1.1 .
1.3 烘焙焊条应符合规定的温度与时间,从烘箱中取出的焊条,放在焊条保温桶内,随用随取。
1.1 .
1.4 焊接电流:根据焊件厚度、焊接层次、焊条型号、直径、焊工熟练程度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焊接电流。
1.1 .
1.5 引弧:角焊缝起落弧点应在焊缝端部,宜大于10mm,不应随便打弧,打火引弧后应立即将焊条从焊缝区拉开,使焊条与构件间保持2~4mm间隙产生电弧。对接焊缝及时接和角接组合焊缝,在焊缝两端设引弧板和引出板,必须在引弧板上引弧后再焊到焊缝区,中途接头则应在焊缝接头前方15~20mm处打火引弧,将焊件预热后再将焊条退回到焊缝起始处,把熔池填满到要求的厚度后,方可向前施焊。
1.1 .
1.6 焊接速度:要求等速焊接,保证焊缝厚度、宽度均匀一致,从面罩内看熔池中铁水与熔渣保持等距离(2~3mm)为宜。
1.1 .
1.7 焊接电弧长度:根据焊条型号不同而确定,一般要求电弧长度稳定不变,酸性焊条一般为3~4mm,碱性焊条一般为2~3mm为宜。
1.1 .
1.8 焊接角度:根据两焊件的厚度确定,焊接角度有两个方面,一是焊条与焊接前进方向的夹角为60~75°;二是焊条与焊接左右夹角有两种情况,当焊件厚度相等时,焊条与焊件夹角均为45°;当焊件厚度不等时,焊条与较厚焊件一侧夹角应大于焊条与较薄焊件一侧夹角。
1.1 .
1.9 收弧:每条焊缝焊到末尾,应将弧坑填满后,往焊接方向相反的方向带弧,使弧坑甩在焊道里边,以防弧坑咬肉。焊接完毕,应采用气割切除弧板,并修磨平整,不许用锤击落。
1.1 .
1.1 0 清渣:整条焊缝焊完后清除熔渣,经焊工自检(包括外观及焊缝尺寸等)确无问题后,方可转移地点继续焊接。
1.1 .2 立焊:基本操作工艺过程与平焊相同,但应注意下述问题:
1.1 .
2.1 在相同条件下,焊接电源比平焊电流小10%~15%。
1.1 .
2.2 采用短弧焊接,弧长一般为2~3mm。
1.1 .
2.3 焊条角度根据焊件厚度确定。两焊件厚度相等,焊条与焊条左右方向夹角均为45°;两焊件厚度不等时,焊条与较厚焊件一侧的夹角应大于较薄一侧的夹角。焊条应与垂直面形成60°~80°角,使角弧略向上,吹向熔池中心。
1.1 .
2.4 收弧:当焊到末尾,采用排弧法将弧坑填满,把电弧移至熔池停弧。严禁使弧坑甩在一边。为了防止咬肉,应压低电弧变换焊条角度,使焊条与焊件垂直或由弧稍向下吹。
1.1 .3 横焊:基本与平焊相同,焊接电流比同条件平焊的电流小10%~15%,电弧长2~4mm。焊条的角度,横焊时焊条应向下倾斜,其角度为70°~80°,防止铁水下坠。根据两焊件的厚度不同,可适当调整焊条角度,焊条与焊接前进方向为70°~90°。
1.1 .4 仰焊:基本与立焊、横焊相同,其焊条与焊件的夹角和焊件厚度有关,焊条与焊接方向成70°~80°角,宜用小电流、短弧焊接。
1.2 冬期低温焊接:
1.2 .1 在环境温度低于0℃条件下进行电弧焊时,除遵守常温焊接的有关规定外,应调整焊接工艺参数,使焊缝和热影响区缓慢冷却。风力超过4级,应采取挡风措施;焊后未冷却的接头,应避免碰到冰雪。
1.2 .2 钢结构为防止焊接裂纹,应预热、预热以控制层间温度。当工作地点温度在0℃以下时,应进行工艺试验,以确定适当的预热,后热温度。
4、 质量标准
1.1 保证项目
1.1 .1 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检查质量证明书及烘焙记录。
1.1 .2 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检查焊工相应施焊条件的合格证及考核日期。
1.1 .3 Ⅰ、Ⅱ级焊缝必须经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焊缝探伤报告。
1.1 .4 焊缝表面Ⅰ、Ⅱ级焊缝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Ⅱ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Ⅰ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等缺陷。
2.2 基本项目
2.2.1 焊缝外观:焊缝外形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平滑,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
2.2 .2 表面气孔:Ⅰ、Ⅱ级焊缝不允许;Ⅲ级焊缝每50mm长度焊缝内允许直径≤0.4t;且≤3mm气孔2个;气孔间距≤6倍孔径。
2.2 .3 咬边:Ⅰ级焊缝不允许。
Ⅱ级焊缝:咬边深度≤0.05t,且≤0.5mm,连续长度≤100mm,且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长度。
Ⅲ级焊缝:咬边深度≤0.1t,且≤1mm。
注:t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
2.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5-
1.注:b为焊缝宽度,t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hf为焊角尺寸。
5、 成品保护
1.1 焊后不准撞砸接头,不准往刚焊完的钢材上浇水。低温下应采取缓冷措施。
1.2 不准随意在焊缝外母材上引弧。
1.3 各种构件校正好之后方可施焊,并不得随意移动垫铁和卡具,以防造成构件尺寸偏差。隐蔽部位的焊缝必须办理完隐蔽验收手续后,方可进行下道隐蔽工序。
1.4 低温焊接不准立即清渣,应等焊缝降温后进行。
六、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1 尺寸超出允许偏差:对焊缝长度、宽度、厚度不足,中心线偏移,弯折等偏差,应严格控制焊接部位的相对位置尺寸,合格后方准焊接,焊接时精心操作。
1.2 焊缝裂纹:为防止裂纹产生,应选择适合的焊接工艺参数和施焊程序,避免用大电流,不要突然熄火,焊缝接头应搭接10~15mm,焊接中不允许搬动、敲击焊件。
1.3 表面气孔:焊条按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焙,焊接区域必须清理干净,焊接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使熔池中的气体完全逸出。
1.4 焊缝夹渣:多层施焊应层层将焊渣清除干净,操作中应运条正确,弧长适当。注意熔渣的流动方向,采用碱性焊条时,必须使熔渣留在熔渣后面。
第四节、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3、 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 、进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有关规定。
2) 、电焊、气割,严格遵守“十不烧”规程操作。
3) 、操作前应检查所有工具、电焊机、电源开关及线路是否良好,金属外壳应有安全可靠接地,进出线应有完整的防护罩,进出线端应用铜接头焊接头焊牢。
4) 、每台电焊机应有专用电源控制开关。保险丝严禁用其它金属代替保险丝,完工后,切断电源。
5) 、电气焊的弧、火花点必须与氧气瓶、电石桶、乙炔瓶、木材、油类等危险物品的距离不少于10m,与易爆物品的距离不少于20米。
6) 、乙炔瓶、氧气瓶均应设有安全回火防止器,橡皮管连接处须用轧头固定。
7) 、氧气瓶、严防沾染油脂、有油脂衣服、手套等,禁止与氧气瓶、减压阀、氧气软管接触。
8) 、清除焊渣时,面部不应正对焊纹,防止焊渣溅入眼内。
9) 、经常检查氧气瓶与磅表头处的螺纹是否滑牙,橡皮管是否漏气,焊嘴和身有无阻塞现象。
10) 、注意安全用电,电线不准乱拖乱拉,电源线均应架空扎牢。
11) 、 焊割周围和下方应采取防炎措施,并应指定专人防火监护。
12) 、大锤、手锤的木把应质地坚实、安装牢固,打锤时禁止戴手套。二人打锤严禁相对站立。
13) 、多人抬材料和工件时要有专人指挥,精力集中,行动一致。互相照应,轻抬轻放,以免伤人,并应将道路清理好。
14) 、使用各种机械,要先进行各部检查,试运转正常,方可正式使用,操作人员必须了解机械的性能及安全操作规程。
15) 、电焊工作地点5米以内不得有易燃、易爆材料。
2、 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 用电管理责任落实
建立安全用电管理责任制、项目经理、施工员、工长、安全员、电工各负其责,由项目经理负责检查、落实,重点抓“装、拆、检、修”四个环节。由施工员编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及平面配电图。有安全员监督电工实施检测并记录(检查记录及巡查记录)。
(2) 现场垃圾箱、厕所、废料箱、值班室、工具房、临时工棚管理
施工现场布置废料及临时弃土堆放场和统一垃圾箱,堆放各施工区域清理下来的各种不同垃圾、废料分类存放。生活区、仓库、工具房、办公室、材料场、废料场、值班室、临时工棚和公共卫生设施等进行全面规划、布置,施工区域设置临时厕所,并有专人每天清扫。保持在符合安全规定的同时,做到整齐美观。施工废料管理。在个作业部位,设置垃圾箱,并定期进行清运。对垃圾通道及废料箱中的垃圾设专人及时进行清理。
⑶ 灭火器、电焊机管理
现场内各类施工设备、机具、消防器材按规定摆放整齐,并有明显的标识。在易燃物存放处(含仓库、木工加工车间及生活办公区、配电室)设置灭火器,灭火器在有效期内使用。氧气瓶与乙炔瓶无论存放还是使用其距离应6m且与油隔离。所有的气瓶放在专用箱内,并有可靠的防晒、防倾倒措施。
(4) 材料的堆放、回收措施
钢材分批、分规格架空堆放整齐,并挂牌标明钢材出厂日期、等级及规格。钢筋、钢结构等半成品、应分部位,分类堆放,挂牌注明层次、部位、构件号及加工人员姓名。砂、石分类集中堆放成为方型。设施料、将长、中、短分类架空堆放,使用前全部刷漆。木料、多层板堆放在木工加工车间,通风良好10m以内不许明火靠近。砖及其他材料应堆放成垛,碎料随用随清。灰用砖砌筑成池,内侧用砂浆粉刷,保证灰浆不外溢。特种材料应设仓库分管理。工程不用的材料和使用完的氧、乙炔空瓶、应及时回收。
(5) “工完、料净、场地清”措施
项目部将采取分区负责的管理办法,将现场划分安全管理责任区域,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根据工程的进展及时调整。强制执行“谁干谁清,随干随清,工完料净场地清”,确保施工现场整洁有序。项目部设立保洁小分队,由安全监察部指定专人对公共场所、公用设施的卫生清理、保洁、整理工作。
质保部制度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