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区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2024-06-26 14:57:46 责编:小OO
文档


区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省、市有关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方案要求,为切实解决当前尘肺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坚决遏制尘肺病高发势头,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结合高新区实际,制定本行动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摸清底数,加强预防,控制增量,保障存量”的思路,动员各方力量,实施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综合治理,有效加强尘肺病预防控制,大力开展尘肺病患者救治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

(二)总体目标。到____年底,摸清用人单位粉尘危害基本情况和报告职业性尘肺病患者健康状况,冶金、建材、建筑等尘肺病易发高发行业的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尘肺病患者救治救助水平明显提高,稳步提高被归因诊断为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的保障水平。职业健康监督执法能力有较大提高,基本建成职业健康监督执法网络,区有职业健康监督执法力量,社区中心有专(兼)职执法人员,社居委有协管员,加强职业健康执法网底建设,职业健康违法违规行为明显减少。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能力有较大提升,初步建立区、社区中心、社居(村)三级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网络。

(三)具体目标

1.纳入治理范围的用人单位粉尘危害申报率达到95%以上;粉尘浓度定期检测率达到95%以上;接尘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95%以上;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和劳动者培训率达到95%以上。

2.冶金、建材、建筑等重点行业用人单位劳动者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80%以上;新増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实施率达到95%以上;用人单位监督检査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粉尘危害专项治理行动。按照“摸清底数、突出重点、淘汰落后、综合治理”的路径,深入开展尘肺病易发高发行业领域的专项治理工作,督促用人单位落实粉尘防控主体责任,确保实现治理目标。

1.开展粉尘危害专项调查。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开展专项调查,全面掌握用人单位粉尘危害基本信息及其地区、行业、岗位、人群分布情况,建立粉尘危害基础数据库。(社会事业局负责,各社区中心配合)

2.集中开展冶金、建材、建筑等重点行业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组织印发治理工作指南和技术指南,明确治理目标、任务、步骤和要求,以及不同行业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的防尘工程措施、检查要点,加强对治理工作的具体指导,推动用人单位从生产工艺、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等方面入手进行整治,控制和消除粉尘危害。(社会事业局负责,经贸局、建发局配合)

3.对已经开展过粉尘危害专项治理的耐火材料制造、石材加工等行业领域,通过组织“回头看”,巩固提高治理成效。(社会事业局负责,应急局、各社区中心配合)

4.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不满足环保要求的冶金、建材等用人单位,依法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经报请县级以上依法依规予以关闭。(应急局、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尘肺病患者救治救助行动。

1.加强尘肺病监测、筛查和随访。在现有重点职业病监测方案基础上,增加目标疾病病种,将《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的13种尘肺病全部纳入重点职业病监测内容;加强尘肺病主动监测,开展呼吸类疾病就诊患者尘肺病筛查试点;对所有诊断为尘肺病的患者建立档案,实现一人一档。对已报告尘肺病患者进行随访和回顾性调查,掌握其健康状况。通过职业病信息管理系统逐级汇总上报相关信息。(社会事业局负责,各社区中心配合)

2.对诊断为尘肺病的患者实施分类救治救助。

__ __ 对于已经诊断为职业性尘肺病且已参加工伤保险的患者,严格按照现有规定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对于已经诊断为职业性尘肺病、未参加工伤保险,但相关用人单位仍存在的患者,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其医疗和生活保障费用。依法开展法律援助,为诊断为职业性尘肺病的患者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人事局、社会事业局、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__ __ 对于已经诊断为职业性尘肺病,但没有参加工伤保险且相关用人单位已不存在等特殊情况,以及因缺少职业病诊断所需资料、仅诊断为尘肺病的患者,将符合条件的纳入救助范围,统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项制度,做好资助参保工作,实施综合医疗保障,梯次减轻患者负担;对基本生活有困难的,全面落实生活帮扶措施。(社会事业局、人事局、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实施尘肺病重点行业工伤保险扩面专项行动,及时将相关用人单位劳动者纳入工伤保险统筹范围。(人事局负责,社会事业局配合)

(三)职业健康监管行动。

1.加强职业健康监管队伍建设,强化对职业健康监管人员法律法规、行政执法、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到____年底前,职业健康监管人员培训率达到100%。(社会事业局负责,各社区中心配合)

2.加强对冶金、建材、建筑等重点行业领域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违反规定拒不整改的,严厉处罚、公开曝光,并依法将其纳入“黑名单”管理,强化震慑作用,确保这些重点行业领域新增建设项目“三同时”实施率达到95%以上。(社会事业局负责,各社区中心配合)

3.按照分类分级监管原则,强化对粉尘危害风险高的用人单位的监督检查。对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严重超标但未采取有效工程或个体防护措施的,要进行重点监督,加大执法频次,依法从严处罚。对于粉尘浓度严重超标且整改无望的企业,要依法予以关闭。到____年底前,冶金、建材、建筑等重点行业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95%以上,职业健康违法违规行为明显减少。(社会事业局负责,各社区中心配合)

(四)用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行动。

1.用人单位要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或组织)。冶金、建材、建筑施工等粉尘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必须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粉尘防治日常管理工作。

2.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及时、如实申报粉尘危害项目,按照要求开展粉尘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工作,加强防尘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为劳动者配发合格有效的劳动防护用品。

3.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告知劳动者粉尘危害及防护知识,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依法组织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为劳动者建立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对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发现有职业健康禁忌的,及时调离相关工作岗位。

4.以健康企业建设为载体,推动企业提升粉尘危害防治水平。在重点行业推行平等协商和签订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制度,督促用人单位认真履行职业病防治责任和义务。到____年底前,重点行业用人单位劳动者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80%以上,重点行业企业普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以上由社会事业局、经贸局、人事局、建发局、高新区税务局、总工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防治技术能力提升行动。

1.建立完善区、社区中心、社居(村)三级支撑网络。____年底前,区疾控中心分站等职业病防治机构为职业病防治技术提供技术支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疾控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和力量,明确职责、功能和目标任务。(社会事业局负责,各社区中心配合)

2.按照“区能体检,社区中心有康复站,社居(村)有康复点”的目标,加强基层尘肺病诊治康复能力建设。到____年底前,高新区至少确定1家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在重点地区开展尘肺病康复站(点)试点工作,常住尘肺病患者达到100人的社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尘肺病康复站,设置氧疗室、治疗室、教育室、抢救室等用房,配备心电图机、吸氧装置、呼吸机等医疗设备,备齐治疗尘肺病常用药物;常住尘肺病患者达到10人的村居,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尘肺病康复点,配备制氧机等设备和医疗床位,备有常用药物。(社会事业局负责,各社区中心配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管委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尘肺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研究协调解决尘肺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组织落实本方案确定的任务措施,建立工作台账,互通信息,密切配合,切实抓好落实,保障如期完成攻坚行动目标。

(二)落实法规标准。认真贯彻国家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落实国家修改完善的职业病报告、职业健康管理、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监测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等技术规范。认真履行粉尘危害工程控制、个体防护、健康监护以及职业病诊断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三)强化人才保障。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队伍建设,着力提高职业健康服务能力。严格从事职业病诊断的医师管理,强化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发展壮大诊断医师队伍。按照逐级分类培训原则,组织对职业卫生技术人员开展防治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四)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引导,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尘肺病防治工作,充分运用传统媒体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采用劳动者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广泛开展尘肺病防治法治宣传教育、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普及粉尘危害防治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营造有利于攻坚行动开展的浓厚氛围。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