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区城市管理局年工作总结
2024-06-26 14:57:42 责编:小OO
文档


区城市管理局年工作总结

年,区局充分发扬铁军精神,全力以赴做好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同时按照区“聚焦提升年”工作要求,以“12565”工作体系为路径,狠抓城市管理工作不放松,立足短板促提升,突出特色抓亮点,打响打赢城市治理五大攻坚战,城市环境品质进一步提档升级。

一、勇担使命,筑牢疫情防控城市管理防线

今年年初肺炎疫情来袭,区局坚决贯彻落实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区防疫指挥部总体部署和要求,做好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初期,我局紧急组建了由120余名党员干部职工组成的火车站防疫突击队和高速公路疫情防控专班,全力以赴做好外地来济人员的排查、登记等工作,累计检查约4.9万人次、2.7万车次,安全转送旅客8300余人。为保障广大市民群众能有一个安全、卫生、有序的环境,我局强化风险意识,每天发动2500余名环卫工人全员上岗,160多辆环卫车辆轮流值守,全面落实全域消杀措施,设置228个废弃口罩收集点,废弃口罩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477个重点部位的巡查督查,清理取缔流动商贩6365(处)次,规范店外经营3560(处)次,检查建筑工地1万余处次。通过深入整治市容环境卫生,加大市容秩序管控力度,筑牢疫情防控城市管理防线,推动我区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在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等联合举办的战役榜样评选中,“区城市管理局火车站专班”被授予战疫团队称号,执法大队主任科员弋力被授予战疫标兵称号。环卫科科长刘勇、环卫工人孙某等人的事迹被学习强国报道,全方位展示了“铁军”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良好精神风貌。

二、发扬“绣花”精神,城市环境更具品质

1.全面提升道路保洁质量。采取4级道路分类保洁方式,对道路进行墙根至墙根全覆盖、精细化保洁,确保道路达到“六净一洁一见本色”标准。对重点区域周边、控制区内所有道路严格落实“全覆盖、无缝隙”作业要求,重点加大对国控点、省控点、机床二厂周边区域的冲刷、洒水、洗扫、吸尘力度。城区主次道路保洁覆盖率、机扫率、洒水冲刷率均达100%。

2.开展垃圾清零整治行动。为全面提升我区环境卫生水平,全面查找存在的细节问题,做到固强补弱、全面提升。严格按照《区关于开展城市垃圾死角歼灭战的实施方案》要求,对全区1.4万余处、1.4万余立方垃圾死角和“四大堆”进行了销号清零。认真做好辖区垃圾清运工作,按照垃圾清运标准做到日产日清,密闭运输不撒漏,全区平均日产生活垃圾800余吨,全封闭收运率达到100%。

3.推进城市家具一体化综合保洁。初步形成以城市道路为载体的城市家具一体化综合保洁新模式,将辖区1132块道路名牌,56.4公里隔离护栏,224.1万平方米道路两侧绿地,828个公交站牌,787个公交候车亭等城市家具一体化项目纳入保洁,逐步向“标准精细化、监管专业化、评估社会化、保障常态化、统筹一体化”的城市家具保洁管理体系迈进。

4.加快环卫公用设施提升改造。按照“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新建公厕7座;整体改造提升公厕13座。开发智慧公厕云平台,为有特殊需要的群体增设第三卫生间,增加母婴、残疾人设施等,以更加人性化的设施建设和更加智慧化的管理模式提升群众如厕舒适度。新建保洁员歇脚点6处,提升改造十六里河垃圾转运站。

三、提升工作效能,城市秩序更加规范

1.开展占道经营整治行动。突出重点难点,明确标准要求,对主次干道、重点场所、重要部位的占道经营保持零容忍,严管严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刘长山路延长线仁里村、白马山南路,欧亚大观、海鲜市场、中海环宇城周边等区域占道经营进行专项整治,采取专人盯守、延时执法、错时管理等措施,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抓住服务保障夜经济、校园周边市容秩序整治、国家文明城市评测、全国糖酒会等重大活动的契机,借力发力,不断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引导商铺、摊贩“坐商归店、游商入市”,建立整治长效机制,确保出效果、上水平。

2.提升城区露天烧烤和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成效。利用“烧烤油烟在线监测系统”,时时监控烧烤经营商户可能出现的店外经营、露天烧烤、油烟净化设备未开启等违规行为。督促95家应装未装油烟净化设备的餐饮经营单位安装到位,全区范围内无露天烧烤商户,对320家在营烧烤商户统一登记备案并建立《区烧烤经营商户总档》。

3.深入开展渣土扬尘治理攻坚行动。开展渣土运输“净车”行动,对辖区建筑垃圾处置工地和建筑垃圾临时消纳场加强监督检查,对扬尘防控措施不落实行为严肃查处。严格落实日常巡查机制,联合交警、扬尘办、事处等部门开展建筑垃圾运输及扬尘治理集中检查行动,对撒漏、乱倒、密闭不严、带泥上路等违规运输车辆进行专项整治。深入建筑垃圾处置工地、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及消纳场点上门服务督导,督促企业负责人落实主体责任,对施工现场、设施设备全面检查维修和消毒,排查隐患,确保渣土运输安全生产,切实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实建筑垃圾堆存场治理,发动事处开展建筑垃圾积存点排查治理工作,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对合法堆存场制定“一场一策”整治方案,落实扬尘防控措施;对非法堆存场制定治理措施及时整治。持续开展装修垃圾统管统运民生工程,对建筑装修垃圾统一管理、集中清运,杜绝乱堆乱放、乱倾乱倒现象。立案查处施工扬尘污染案件72起、行政处罚204万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运输车辆62起、行政处罚23.655万元;立案查处施工噪声污染扰民案件41起、行政处罚35.1万元,共计清理装修垃圾2.74万立方,辖区建设施工及运输扬尘污染源头得到有效控制,人居环境持续提升。

四、实施综合整治,城市形象更加靓丽

1.实施顺河高架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区委、区部署要求,科学规划顺河高架沿线整治工程,努力让整治工程成为推动城市品质提升的亮点工程。工程分为两部分:一期为青年西路文化西路段及十六里河段周边综合整治工程,投入资金约5万元,主要是对顺河高架沿线道路两侧建筑物外立面整治提升、平改坡改造,外墙刮腻子7350平方米、清理7300平方米、粉刷6100平方米,拆除旧空调格栅301平方米,安装防水卷材5100平方米,安装空调格栅1200平方米,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1%。二期投资约200万元对十六里河段周边建筑物外立面整治提升、商业牌匾规范提升、对人行道花砖进行零星修复。

2.对八里洼南路、阳光舜城商业街实施道路两侧外立面提升整治。粉刷1.2万平方米,制作宣传栏72平方米,制作防水300平方米,安装石材墙面250平方米,道路两侧外立面环境进一步美化提升。

3.开展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依托联席会议平台牵头协调沿线事处和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方案确定的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抄手协作,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两批108处省排问题已全部销号清零,销号清零速度与整改问题数量在全市名列前茅。组织开展白马山谷庄社区铁路桥东侧建筑物外立面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是对建筑物外立面进行整治提升,工程已全部完工。同时,我局联合各事处深化铁路沿线巡查维护,延伸整治范围,坚决啃下“硬骨头”、解决“老大难”,全区铁路沿线共清运建筑、生活垃圾4.8万立方米,粉刷美化建筑物外立面3.3万平方米,拆除违建8825平方米,绿化6800平方米,加固硬、轻体漂浮物8.8万平方米,砍伐危树3422棵,实现了铁路沿线“靓、美、洁”。

4.依法规范户外广告和牌匾设置。按照全市统一要求,打造马鞍山路、经十路、旅游路3条户外广告和牌匾标识美丽街区,在精细精致上下功夫,在品质上显特色。依托全市考核,进一步细化完善区级考核细则标准,制定《区户外广告和牌匾标识管理考评细则》,通过奖优罚劣、找差距,补短板,使各事处对标定位,弥补不足,严格标准,提升品质,强化规范设置意识,提高全区广告牌匾标识设置水平。整治牌匾1041处,拆除违规横幅广告621处,拆除大型Led电子屏幕9处。

5.深入开展建筑外立面环境整治。按照市局《关于做好临街建筑外立面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督促各事处对辖区内临街建筑物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台账。结合全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街创建工作,开展对重点道路、重要区域临街建筑外立面整治提升,打造经十路、舜耕路、纬二路、旅游路、历阳大街5条示范街。修订《区临街建筑外立面管理考评细则》,依托区委效能督查平台,对各事处精细化管理工作进行督查考核,以考核形式倒逼事处及时督促相关责任人对道路两侧建筑物外立面及设施进行整治、修缮、粉刷、维护和清洁。通过采购方式购买小广告第三方清除服务,进一步加强小广告清理力度,清理、覆盖小广告17万余处,全力保障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无小广告及乱贴乱画现象。

五、攻坚克难,打赢城市治理五大攻坚战

1.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完成区全域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工作,实现全区垃圾四分类全覆盖。制定《市区 年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区、街道、社区3级联动的管理模式,确保各项工作上传下达顺畅无阻。为全区配发有害垃圾专用箱40个,240L分类垃圾桶6000个,建设垃圾分类亭266座、文化墙11处,为全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支撑。大力开展垃圾四分类体系建设,每月开展“有害垃圾收集周”活动,妥善处理全区有害垃圾;通过购买服务和整合各辖区再生资源回收人员,打造良好的可回收物收运体系;建成运营舜耕、青年桥两个厨余垃圾就地处置项目,构建“就地+协同”的厨余收运双模式,全区配置6辆厨余垃圾转运车,定时定点对各街办的厨余垃圾进行收集和运输,全区厨余垃圾日产出量接近9吨。

2.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深化城郊街道人居环境整治,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际,采取现场督导检查的方式对城郊辖区内所有村居进行考核。督导检查人员通过行走的方式深入村居角落,全面细致督导检查问题,发现问题拍照取证,重点难点问题带队领导当场提出处理意见。下发《城乡环卫一体化督查专报》100余期,下发督导整改问题3500余处,同时引导各街道全面做好“自查整治”工作,实现了城乡环境卫生质量一体提升。

3.高标准做好杆线整治收尾工作。依据我区“大”方案分工要求,高标准做好杆线整治的维护和收尾工作。实施二环南路英雄山立交桥至济微路段线缆入地整治,共计建设地下管道10余公里,剪除架空废弃通讯线缆80余万米。做好英雄山路八一立交桥到英雄山立交桥段主路及两侧支路通讯线缆入地工作,英雄山路建设地下管道约9600米,建设管道井226个,建设引上128个,清除了盘踞在城市低空多年的空中“蜘蛛网”,进一步提升了市容市貌。

4.提升路长制管理水平。扩大路长制覆盖道路至76条,配有区级路长35名、街道路长115名。积极打造“双平台”,区级路长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上报市数字化平台,街道路长发现的问题上报区网格平台,建立并完善了发现、处置、核查、结案闭环操作流程,加强两级路长日常工作情况考核,推动路长制工作由“短期管理”向“长效管理”发展。老百姓家门口的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城市治理路长制在市城市管理综合考评中连续两个季度考核排名第一。

5.全面完成“无违建街道”创建任务。根据全市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工作要点,对标“1+454”体系,与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消减存量违建,严控新增违建,加快推进“无违建街道”创建,保障依法整治工作有序推进,提升违法建设治理水平。共计拆除违法违章建设410处、210769平方米,新增违建实现“零增长”;7个街道完成一级无违建街道提档升级,4个街道完成三级无违建街道创建,无违建街道创建率达到88%,全面完成“无违建街道”创建任务。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