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强化乡镇食品安全指导方案
2024-06-26 14:58:45 责编:小OO
文档


强化乡镇食品安全指导方案

依照省市的安排,我们在全县个乡镇和?个行政村聘请了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进行了统一培训学习,乡镇一级也都陆续建立了专门的食品安全协调委员和领导队伍,落实了领导和职责。基本实现了农村食品安全有人管。但如何管理农村这一块的食品安全呢____本人认为:要解决农村食品安全这个难题,不但要调动乡镇属地管理食品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要充分发挥农业、质监、卫生、工商等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作用,逐步建立起适合农村食品安全实际的管理机制。

一、当前农村食品安全现状令人担忧

一是过量使用农药,农产品源头污染严重。初级农产品普遍存在过量使用农药和不按休药期用药现象,造成农产品的药物残留量严重超标。二是农村食品生产、销售、消费形势严峻。小作坊、小食杂店、小餐馆“散、乱、差”。但却占据了农村广大的消费市场,消费对象主要是农民,尤其是农村学生和农村儿童占绝大多数,存在着多而大的食品安全隐患。三是由于农民自我保护意识弱和消费水平低等因素,加上自身素质差,缺乏基本卫生常识,往往是为图便宜、省钞票,而对食品质量不计较或很少计较,使得“问题食品”在农村市场泛滥,严重威胁自身安全。四是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监管不健全、监管力量不足、监管资源匮乏和执法力度软弱等现实差距,随着城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的加大,非法食品生产加工或经营企业纷纷向农村转移,假冒伪劣食品由城市流向农村的趋势明显。五是农村群体性聚餐管理难度大。个别群众拒绝申报,逃避监管。

二、建立适合农村食品安全实际的管理长效机制

农村食品安全出现以上问题,关键在于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不健全,权责不明晰,监管出空白,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不够等。为此,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延伸农村食品安全管理的链条。

乡镇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要切实负起总责来,扎扎实实地把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实并抓出成效。首先是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组织机构。建立由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协调本乡镇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和专项整治活动。其次是组建乡镇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队伍。建立农村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督协管员和信息员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兼职队伍,以及充分发挥乡镇农技站、工商所、畜牧兽医站等专业队伍的作用,在乡镇建立一支专兼并举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队伍。

(二)、建立权责明晰的农村食品安全运行机制。

一是制定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人员到位、精力到位、监管到位。各乡镇对当地食品安全承担全面监管职责,乡镇要将食品安全纳入对相关部门和村(社区)的年度目标考核进行管理。二是确保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经费投入。乡镇要将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经费列入年初财政预算,确保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办公、办案等经费。

(三)、加大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

一是加强城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组织开展重点时期、重点品种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时,借助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专业队伍的监管力量、技术水平和检测能力,提高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和专项整治效率,加大查处力度,增强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的震慑力。二是针对农村食品安全现状,有计划地开展以儿童食品、粮食加工、私屠乱宰、豆制品奶制品和蔬菜农残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净化农村食品市场。

(四)、积极探索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新举措。

努力探索对广大农村地区的食品生产的小企业、小作坊等这些既具我国农村“特色”,又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还存在问题不少的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监管中行之有效的思路。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关口前移。从市场监管向产地监管前移,从销区监管向产区监管前移,从消费终端监管向生产源头监管前移。

(五)、切实加快农村食品供应网络建设步伐。

充分发挥现代流通优势,发展面向农村的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推进大型食品流通企业或生产企业参与改造农村食品经营网点工作,逐步实现农村食品供应乡镇有连锁超市,较大村有连锁便民店,培育一批立足县城,辐射乡镇和主要行政村的连锁企业。努力构建新型的农村食品供应网络,使农村食品流通连锁化、网络化、规范化,把市场准入制度与“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同步推进,从生产和流通的源头把好农村食品质量安全质量关。

(六)、大力实施绿色食品战略工程。

从源头抓起,切实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大力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菜篮子”和“米袋子”的需要。深入开展农药残留、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规范种植、养殖行为,从源头防止农产品污染。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认证,全面加快认证农产品发展,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和管理,大力推进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工作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

(七)、加大农村食品安全科普工作力度。

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一是在农村定期出黑板报、散发宣传手册,向广大农户重点介绍食品安全的日常知识和法律法规。公告食品安全信息和各监管部门的举报投诉电话。二是组织专业人员利用农村集镇赶场时间,开展食品安全现场宣传,重点解答群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疑难问题,有条件的地方进行食品安全知识讲课,普及基本知识。提高农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