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健康行动工作实施方案
2024-06-26 14:58:50 责编:小OO
文档


健康行动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____〕13号),《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的通知》(国办发〔____〕32号),、省《关于印发〈“健康2030”行动规划的通知》,、市《“健康2030”行动计划》和健康建设领导小组《“健康2030”行动计划》,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动员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方针,推动健康行动顺利实施,结合我县实际,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对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十届九次全会、四届十一次全会和县委十四届十二次会议要求,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提升健康素养、提倡自我管理、完善健康服务和实现共建共享原则,加快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理念、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强早期干预,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知识,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建设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到2022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健康促进体系,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健康水平、健康生活、健康环境等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市前列。

到2030年,健康优先的制度设计和体系更加完善,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健康环境更加优化,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达到全市前列,健康公平基本实现,实现《“健康2030”行动计划》有关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

1.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建立并完善县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和传播机制,组建县级医学专家科普讲师团队伍。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激励约束。与新闻媒体联办优质的健康科普节目。到2022年和2030年,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和30%。

2.合理膳食行动。针对一般人群、特定人群和家庭,聚焦食堂、餐厅等场所,加强营养和膳食指导。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行动,督促食品生产企业完善食品营养标准体系。实施贫因地区重点人群营养干预。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低于1%和0.8%。

3.全民健身行动。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作用,提倡科动,为不同人群提供针对性的运动健身方案或运动指导服务。持续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努力打造百姓身边健身组织和“15分钟健身圈”。推进公共体育设施或低收费开放。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把我县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的考核评价。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1.5%和9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1%及以上和43%及以上。

4.控烟限酒行动。加大控烟限酒宣传教育力度,推进地方公共场所控烟制度建设,强化执法监督。依法规范烟草促销、赞助等行为,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产品和酒精制品。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建立和完善戒烟服务体系,推广简短戒烟干预服务和烟草依赖疾病诊治。建立监测评估系统,开展烟草使用和饮酒行为流行病学调查。到2022年和2030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別达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

5.心理健康促进行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治疗、危机干预等方式,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加强心理健康人才培养。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完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

6.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向公众、家庭、单位(企业)普及环境与健康相关的防护和应对知识。多部门联合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相关综合防治工作,继续推进“厕所”。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推进健康社区、健康单位(企业)、健康学校等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建立环境与健康的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环境污染相关疾病、道路交通伤害、消费品质量安全事故等。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并持续改善。

(二)维护全周期生命健康

7.妇幼健康促进行动。进一步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积极引导家庭科学孕育和养育健康新生命,健全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促进生殖健康,落实农村妇女“两癌”筛査,不断推进全县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工作。到2022年和2030年,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及以下和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6/10万及以下和低于全省平均值。

8.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持续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锻炼健康体魄,预防近视、肥胖等疾病,正确洗手和文明咳嗽普及率达100%。中小学校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多种方式对学生健康知识进行考査,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到2022年和2030年,全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县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9.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全面推动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工作责任制,强化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和主要负责人职业病防治责任的有效落实。全面强化职业健康监督执法,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主要围绕重点行业,督促用人单位严格执行职业健康标准规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继续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创新互联网+职业健康监督执法监管平台,提升职业健康监督执法能力和监管效能。逐步健全卫健、人社、市场监管、税务、民政、医保、应急、生态环境及银保监组等部门间职业健康信息共享机制。至2022年和2030年,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实现明显下降并持续下降。

10.老年健康促进行动。面向老年人普及膳食营养、体育锻炼、定期体检、健康管理、心理健康以及合理用药等知识。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二级以上医院开设老年病科(老年康复科);把中医院福乐康复中心建成市级医养结合综合培训示范基地;把松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县康养结合服务中心。推动二级以下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拓宽服务内容,增设养老机构或养老床位,满足群众基本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实现健康老龄化。到2022年和2030年,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三)防控重大疾病

11.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心肺复苏等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全面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加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规范管理。提高院前急救、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应急处置能力,逐步培养一支稳定的高水平应急救护培训师资队伍。到2022年和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47.8/10万及以下和135.1/10万及以下,取得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证书的居民比例分别达到1%及以上和3%及以上。

12.癌症防治行动。倡导积极预防癌症,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序扩大癌症筛査范围,推广应用常见癌症诊疗规范,加强癌症防治科技攻关,提升基层癌症诊疗能力。及时执行医保目录调整,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抗癌药物纳入医保目录。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

1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引导重点人群早期发现疾病,控制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发生发展。探索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40岁及以上人群体检检测肺功能。加强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肺功能检査能力。到2022年和2030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6/10万及以下和5.43/10万及以下。

14.糖尿病防治行动。引导糖尿病前期人群科学降低发病风险,指导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管理,延迟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推进全县2型糖尿病一体化管理工作深入开展,促进基层糖尿病及并发症筛查标准化和诊疗规范化。到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

15.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引导居民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讲究个人卫生,预防疾病。充分认识疫苗对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倡导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加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努力控制和降低传染病流行水平。强化寄生虫病防治,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并持续至2030年。到2022年和2030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

(四)构建新型健康服务模式

16.“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通过推动“多码融合”、互联网医院等建设,推广使用全国统一标准的电子健康卡(虚拟卡),贯穿就医诊疗、预防接种、妇幼保健、信息查询、健康管理等各类场景,逐步减少院内临时就诊卡发放,推动实名制就诊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有效落地。

建设县医学影像中心共享平台,推进同级医疗机构、医共体内医学影像资料共享;实施数字影像服务,实现个人医学影像查询调阅。推进世界银行贷款医改促进信息化项目、县医学影像系统建设,拓展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功能。健全基层卫生信息系统检验、心电、影像、电子病历、双向转诊等基础应用。到2022年,实现我县医疗机构医学影像共享互认,患者随时随地查看个人影像资料和诊断报告。到2030年,“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县建设形成一体化有序模式,树立“健康”建设的品牌。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县健康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健全完善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健康行动推进机制。各有关部门、乡镇(街道)要加强协作,研究疾病的综合防治策略;要结合实际,细化健康行动有关目标、任务和要求,逐项抓好任务落实。

(二)健全支撑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疾病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财政支持,强化资金统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科技支撑,开展一批影响健康因素和疑难重症诊疗攻关重大课题研究,开展健康审查,保障各项任务落实和目标实现。强化信息支撑,推动部门和区域间共享健康相关信息。

(三)加强监测考核。在健康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推进健康行动组织实施、监测和考核工作。要以《“健康2030”行动计划》和本实施方案各专项行动、重点任务为监测考核重点,以目标、问题和结果为导向,以人民群众对健康建设的满意度为落脚点。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实际,细化考核办法,并落实到村(社区)。

(四)强化宣传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引导,营造人人关注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健康促进的强大合力。倡导和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鼓励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健康行动,落实个人健康责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