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由于采煤机电缆在电缆夹内受损,根据以往的经验,虽然对电缆绝缘进行了处理,但极易再次出现漏电故障,处理困难并且影响生产时间长,所以决定对采煤机电缆拖曳部分和电缆槽内部分进行调向处理,为了保证在调向过程中人员、设备的安全,保证调向工作安全顺利地进行,落实现场的安全责任,防止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措施,要求参与调向的人员严格执行。
二、 施工组织
1、 现场安全监督:
2、 现场指挥:
3、 技术负责:
4、 材料准备:
5、 人员安排:检修班及外围队30人。
三、 施工前准备:
1、 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所有施工人员学习签字;
2、 提前作好材料配件的领用工作;
3、 配齐施工过成中拆件及安装工具、起吊工具及8号铁丝等,并进行完好检查;
4、 准备全部工器具(详见工器具列表)、材料配件等。安排专人组织落实工具,材料,配件等,工器具提前一天全部准备到现场,详细检查工器具是否完好,不完好严禁使用。所需的工器具和材料如下:
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电缆夹板米50以备更换坏的用2手动葫芦2t台1032t吊带2t条104电缆夹板专用工具件305一字螺丝刀400mm把506小锤4p把17撬杠
1.8 m根108螺栓松动液450ml桶29铁丝8号卷
1四、 施工工序:
1、 提前将所需更换的新电缆夹板放置在工作面10-30液压支架内,将更换电缆夹板的专用扳手、托板、手锤、改锥等放在10-80液压支架内。
2、 将采煤机停在机头,必须保证液压支架达到初撑力,侧护板紧靠,护帮板全部打开将煤壁护住。
3、 确认采煤机、三机、顺槽胶带机检修工作准备到位,不再运转的情况下,对以上设备停电闭锁后方可开始进行调向工作。
4、 将组合开关上采煤机回路的电缆插头拔下。
5、 具体工序如下:
(1) 从刮板机机头到76支架处将电缆槽护板打开,将采煤机电缆从电缆槽内掏出,从拖缆器到80支架处将拖曳电缆逐段抬起放置在垫板上并做好防止滑落措施,将拖缆器到30架电缆夹板拆除更换新的电缆夹板,从30支架到80支架将电缆夹板上片拆除,并从采煤机机身上将电缆插头拔下并封堵。
(2) 从电缆夹板内将电缆取去放到支架大脚上。
⑶ 拆开机头盖板处电缆接线盒,将电缆甩开并包好。
(4) 安排足够的人员三米一人排开从采煤机拖缆器开始将拆下的电缆放到左肩膀上从支架大脚前把电缆插头拉到机头电缆连接器处,并将机头处电缆插头及电缆放到右肩膀上从支架大脚前拉到采煤机拖缆器处。
(5) 从拖缆器处开始从大脚上将电缆放进电缆夹内。
(6) 将电缆插头连接好。
(7) 安装电缆夹片,并将大脚上的电缆放入电缆槽内,盖好电缆槽护板。
6、 确认电缆及电缆夹板都安装到位后,将组合开关处电缆插头插上。
7、 由机电副队长再做一次全面检查,确认无误方可通电试验。
8、 在安装、拆卸电缆夹板时,要分段在电缆槽内用8铁线将电缆夹板稳固,防止电缆夹板滑落伤人。
9、 参与更换的各工种必须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作业。
五、 安全技术措施:
1、 在工作地点作业前必须检查工作区域的环境情况,人员严禁在顶板破碎、片帮严重、有淋水的地方站立,巷道内必须通风良好,瓦斯浓度符合规程规定,当瓦斯浓度超过1%时立即停止工作并撤离所有作业人员。
2、 跟班队长负责对工作区域全面检查,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认真检查顶板、煤帮是否稳定,在确保安全可靠的情况下方可组织人员投入作业。跟班队长负现场安全第一责任。
3、 参与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帽带,穿好防砸靴。
4、 在作业过程中,跟班队长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对作业人员落实相关安全责任,布置安全保证措施,动态中辩识不安全因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全过程安全作业。
5、 在进入架前作业之前,作业人员要将工作区域内的所有支架护帮板打开护好帮,观察煤壁是否稳定、有无崩煤声、架间有无漏矸漏煤现象,确认无危险后,人员方可从支架间进入支架前作业,并看好退路,清理退路中的障碍物,一旦听到煤壁有响声时,迅速沿看好的退路退入支架内。
6、 支架前作业时必须指定一名监护人员,作业人员要站在顶梁下,脚下站稳,看好自己的退路,在监护人员发出躲避信号时及时退进支架内,监护人员要严密监视煤壁情况,有异常情况及时给作业人员发出信号,并及时协助作业人员躲避。
7、 在使用工器具前必须对工器具认真检查,及时更换不完好的工器具。
8、 在作业中需使用大锤、撬杠或长体物件时作业人员之间要相互照应,人与人之间保持相应安全距离。
9、 在工作中抬运物件时,人员之间步调一致,抬运高度要相对平稳,往下放时要轻、慢,并有一人统一号令,要防止碰手、碰脚。
10、 严格执行谁停电谁送电制度,禁止带电操作。
11、 更换结束后,必须认真清点所有工器具,组织清理作业现场,捡净杂物,确认无误后汇报调度室调向工作完毕。
六、 危险源辨识:
1、 停机检修时,未闭锁上锁、挂牌,误启动设备造成人员伤害与设备损坏;
2、 未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对顶板、煤壁的离层、鳞皮等未处理;
3、 支架未达到初撑力,支架侧护板间隙过大导致漏矸伤人;
4、 工具不完好或强度不够,在安装电缆夹板过程中断裂而伤人;
5、 检修过程中使用工器具不当或人员配合不当,造成人员伤害;
6、 检修人员在检修过程中,因站立位置不当碰伤;
7、 安装电缆夹板时方向不对,开机生产挤坏电缆。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