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四川大学材料加工工程考研经验总结
2024-06-26 15:08:36 责编:小OO
文档


四川大学材料加工工程考研经验总结

2022四川大学材料加工工程考研经验总结

一、学校指定的专业课考试参考书目

(1)《高分子物理》 何曼君 复旦大学出版社(2)《机械设计》 邱宣怀 高教出版社。心得:根据选考科目选择参考书目,其实这些书都就是自己本科学的专业教材或者相似教材。很多人就会问,有没有重点呀事实上,看过历年真题就知道,考的多数是很基础的内容,但是想考高分还是得把书本好好复习,一个知识点都不能漏。另外,可以购买一些考研资料,配合书本复习,复习起来也没那么枯燥,效率也比较高。我自己当时选择的是至善川大考研网上一系列参考资料,共三本,分别是至善川大考研网的《四川大学高分子物理及化学考研复习精编》(含真题与答案)、《四川大学高分子物理及化学考研冲刺宝典》和《川大高分子物理及化学考研模拟五套卷与答案解析》 。

二、公共课复习

数学是最难复习的一门课程,花的时间要长,效果也不一定会很好。数学辅导书一般用的是陈*和李*的。在复习数学的过程中,我用的书是李*的辅导全书660题、真题、400题。对于真题和400题我觉得还是做两遍为好。所以我建议大家复习的过程中要做笔记,要自己在复习过程中觉得好的方法和自己的理解记录下来,一是不要忘记这些闪光点,而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复习。政治、英语几乎是各个专业的必考科目,因为是全国统考,所以复习比较简单。但是川大对英语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复试线一般都在50分以上。我当时四级都还没过,压力非常大。自己不自信的话还是可以报一个考研辅导班,但是主动性要在自己手中,绝不能把辅导班当成万能药。英语政治还是主要看历年真题,红宝书之类的要购买一本好好复习,还有做做习题,加深印象。其他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我的英语政治也考得不高分。

三、专业课

专业课复习,前期基础复习,后期一定要多做题,再进行查漏补缺,为什么是后期,因为前期你还看不明白他考的是哪个知识点。川大专业课考题的变化每年都有不一样,因此自己要多留心。但最好的复习办法还是乖乖的把参考书好好看几遍,研究真题,近几年的考试面有变广的趋势,所以多关注专业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热点话题是有好处的。参考书目很多很厚怎么办参考书中均存在考试点,但是章节重难点把握还是很重要的。我自己买的是《四川大学高分子物理及化学考研复习精编》,发现还有挺有帮助的。

复习的第一篇以参考书结合《四川大学高分子物理及化学考研复习精编》为主,了解知识点和重新理解不懂的内容(理解很重要,那么多的内容你不可能都背下来),同时做些笔记。第二轮复习书本结合历年真题,把常考知识点和重点标记出来。关于试题答案《复习精编》上都有,所以不用担心。由于有些题目的比较难,跟同学相互核对一下,我还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和文献资料,把一些常考题和认为比较重要的题目答案整理出来。如果有些开放性的题目就靠自己吹吹水啦,这个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老师主要是看你的专业素养。把题目的关键词研读分析清楚是重要的,解题思路要清晰,要拿高分就得体现你的扎实理论基础、广泛知识面和有意义的见解。冲刺阶段要找些模拟题来做做,按照考试时间演练一下。

我觉得考研最重要的因素在于自己,所以不要总是没自信,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的,没必要。只要自己下决心了,并且全身心投入了,这一切都不是问题的。

2022武汉大学化工原理考研经验总结 1800字

2022年武大化工原理考研经验总结

考研初试结束,就等成绩公布了。在家闷得发慌,觉着自己可以做点什么。我报考的是武汉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研究生,当我从上一届学长那里拿到真题,乍一看,觉得题目很简单,题量也不大,考上这个专业问题应该不大。本人数学(我考的是数学二)根基也可以,虽然这次数学考得不是太好(110以上吧)。英语和政治都还行。我是从考前45天开始做真题的,说实话,做得有点晚。最好是提前75天就开始做真题,在考前60天就要完成所有的真题。也就是说最迟要在11月初开始做专业课的真题,11月中旬就完成所有的真题练习(个人建议留下最近两年的真题最后阶段做,因为武大的真题比较稳定,基本上都是考一些比较稳定的题型。就是说,今年做的题目基本上可以从往届真题中寻到原型。最后的冲刺阶段可以拿这两套真题练练手,看看自己到底怎么样,发现自己的专业缺漏,及时补救)。

我就谈一下我做武大真题的感受吧。我的专业课学得还是比较扎实的,第一遍做真题,说实话,感觉很吃力,好多都不会,好多题都不确定,有的题要翻书才能确定答案。这很正常,武大的题出得比较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但我想说的是,知识在于积累,今年(2022)就考了两道进料板上,下平移对馏出液组成和釜残液组成的影响的题目,这种题是不常考的,起码在武大的以往真题中是从来没有考过的。但是我在考试的前一个星期,我读到了一本清华的书(具体什么书我先在这里卖个关子,等会再告诉你),上面就清晰地讲到了这一点。当我拿到试卷时,一看到这两道题,我想都没想,很迅速地就把这两题做出来了。还有一题,说回流比小于最小回流比,实验结果会怎么样这道题我问了好几个一同考研的同学,他们都说反应无法正常运行下去,他们认为回流比是不可能低于最小回流比的,因为最小回流比是回流比的下限。实际上,他们都错了。回流比是可以低于最小回流比的,知识说得不到满足要求的产品。最适宜回流比是介于最小回流比和全回流之间的,但即便是回流比小于最小回流比,反应仍可进行,只是不能得到满足实际需要的产品。现在很多计算机程序都可以根据回流比直接计算得到产品的组成,很是方便。所以知识在于积累,不在于这个知识点会不会考,我建议大家还是在专业课上多下点功夫,多学点东西,还是很有好处的,说不定就在考试中或以后的工作中碰到了。不要仅仅满足考试的要求。

当你第一遍做完真题,你会发现自己还有很多问题不会,所以你应该从头仔细再看一遍教材。对重要的知识点一定要做出标记或做上笔记,及时这个知识点还没考过。一定要深入看课本,好多人前面几遍看课本可能看不出什么来,但做完真题,就心中大致有个方向了,知道怎么考,考哪些内容了。这一遍课本仔细看完后,相信你已经在书上做了重点标记,最好是整理到一个笔记本上,不用太厚,每天抽出部分时间(45分钟吧)看看。最后一个月再回归真题,再把以前不会做的或做了但是不确定答案的题目重新做一遍,一定要把每道题都吃透,多花点时间没关系,关键是要享受做题这个过程。

相信你再次做了真题,还是会有一些题目不会做的。这是就不要苦思冥想了,你可以问问考同一个专业的同学或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和他们讨论讨论。讨论可以解决问题,还可以发现新问题,所以我比较推荐。但是最后一个月比较忙,许多同学根本无暇顾及你的提问。有时候你会觉得很无助。

考虑到武大的真题不好做,也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可以轻松备考专业课。我决定抽出时间整理从2022年到2022年这十一年的专业课考研真题。每一道题我都会给出详细的答案,记住,是每一题。包括填空,选择,判断,计算题。你们可能会问凭什么觉得你做的就是标准答案。这个我确实不能保证,但我也实不相瞒,在考前一个星期,我到处找老师(其实老师们平时也很忙的,他们一个人就带3,4个班级,平时课程也很多),我和专业的老师关系还不错,所以他们也没有回绝我,百分之九十五的题目答案应该没问题,剩下的我综合各个老师的说法,自己也整理除了最后的答案。牛吧!所以,对于真题的答案,我还是比较有自信

的。如果真正能够把这十几年的真题摸透,吃透,我想,考个130分以上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对了,最后我想提醒大家,真题永远是最有价值的资料,真题一定要好好研究。

为了让大家少走弯路,轻松准备专业课。我已经差不多把这十几年的专业课的真题答案整理在了一起,相信大家按照我上面的指示,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祝大家金榜题名,前途光明。(我的联系方式QQ号就是这个用户名)

(如果还有什么考验方面的问题,很乐意为大家解决。另外,我那里还有数学二的各种视频,都是比较好的,有陈*的,武*的,赵*的,新东方的,不过个人觉得还是陈*的方法最好。武*一题多解,思维很发散灵活,我也很喜欢,我可以把这些视频发给大家。一定对大家有用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