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变配电站安全管理工作标准
2024-06-26 15:07:11 责编:小OO
文档


变配电站安全管理工作标准

一、编制目的

变配电站是企业的动力枢钮,变配电站内装设大量的高低压开关柜、变压器、补偿电容器等供配电设备,不安全因素较多。

同时其运行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质量和安全。

为了便于各成员单位领导与安全管理干部对变配电站安全工作检查考评掌握统一标准,集团公司特制定《变配电站安全管理工作标准》(试行)。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集团公司各成员单位内10kv及以下的各类变配电站。

包括高进高出、高进低出的高压配电站以及低进低出的低压配电站。

三、工作标准

1、变配电站环境

(1)安全消防通道

为了能及时扑救变配电站本身的火灾或周围其他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确保变配电站不受波及,在变配电站周围应有足够的消防通道并保持畅通,其通道以一般消防车能通行为准。

(2)与爆炸危险场所等有足够的间距

区域变配电站和控制室的位置与有爆炸危险生产装置毗邻区域的安全距离:与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的建筑物水平安全距离不应小于15m;

与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的建筑物水平安全距离不应小于

7.5m。

另外变配电站还应与有腐蚀性场所有足够间距,防止变配电设备设施遭受腐蚀发生事故。

(3)通风良好,地势不应低洼

变配电站通风良好,房顶、墙无漏雨、渗水现象;

地势不应低洼,防止雨后积水;

变配电站电缆沟有防渗漏措施、无积水。

(4)门、窗设置

A.变配电站门应向外开,高压室(间)门应向低压间开,相邻配电室门应双向开启。

B.通向变配电站外部的门和开启的窗及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孔洞,也包括架空线路、电缆进出口线路的穿墙透孔和保护管都应采用金属网或建筑材料封闭,以防止小动物进入导致短路事故发生。

设置的金属网网孔应小于10mm__10mm。

C.高压配电站宜设不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窗台距室外地坪不低于

1.8米;

低压配电站可设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

配电站临街的墙面不宜开窗。

(5)防雷措施

变配电站的防雷措施除设有建筑物的避雷针、避雷带外,电源进户处还应设有防雷器;

防雷接地电阻符合要求,每年由防雷检测部门检测一次,有检测报告;

防雷装置完好无缺损。

(6)接地良好

变配电站本身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接地系统,可靠的接地体,焊接牢固的接地网和便于测量接地体电阻值的链接点。

其接地电阻值应符合不同用途、不同电压的电气设备接地要求的最小值。

高低压配电室内的各种电力设备、设施所有应接地部位必须与接地系统可靠连接。

(7)照明

变配电站内的照明照度不低于150l__,照明灯具不应吊挂在高低压配电柜上方。

变配电站应安装应急照明,应急照明的照度应不低于75l__,且应急照明时间不短于30分钟。

2、供配电设备

(1)变压器

A.绝缘电阻合格,有定期测试资料。

B.过流、速断等继电保护装置完好,有定期试验报告。

C.运行中的变压器,内部无异常响声或放电声。

D.接线桩头无松动、过热现象。

E.变压器底座螺钉、接地螺钉无松动。

F. 油变压器的油标油位指示清晰,油色透明无杂质;

变压器油有定期绝缘测试报告,无漏油现象;

油温指示清晰,温度低于85℃,冷却设备完好;

变压器上的瓷瓶、套管必须定期进行维护,保持清洁完好,表面应达到无积尘、无污染物沉积、无裂纹、无破损,无放电痕迹;

干燥剂硅胶颜色正常。

G.干式变压器的温控仪、风扇良好。

H.有符合规定的警示标志和遮拦。

(a)变压器室或车间内及露天变压器安装地点附近,都应设置表明变压器编号或名称、电压等级的标牌,并挂有国家电力统一标准的、明显醒目的警示标志。

(b)加设遮拦、护板、箱闸,其安全距离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要求。

遮拦高度不低于

1.7m,固定遮拦网孔不应大于40mm__40mm,对于移动遮拦,应选用非金属材料,其安全距离不变。

(c)当高压母线排距地面高度

1.8m及以下时,应加遮拦不准通行或装设护罩隔离。

(2)高低压成套配电柜 A.柜门锁开闭灵活,柜门连锁装置完好;

B.每台柜前和柜后均有统一编号,且与系统图、模拟板上标示一致;

由于成套的高低压配电柜均为封闭式的,柜体前后式样和颜色完全一致,为了预防错误操作其他柜内的断路器和电气作业时误入其他柜内,因此按规定每台配电柜前和柜后均有统一编号,编号必须与系统图、模拟板上标示一致,而且编号为双重编号,即既有数字编号又有回路名称。

编号应贴写在柜体固定部位,严禁贴写在可拆卸的柜门/板上。

C.柜面仪表、指示灯/牌完好,指/显示正确;

D.柜内检修灯完好;

E.柜内各类电器元件完好;

F.柜内母线有相位色标;

G.柜内接线桩头无松动,无过热现象。

(3)电容器 A.电力电容器外壳无膨胀,温升符合要求,无渗油、漏油现象

电容器接线及布置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调整合理,并加装保护装置。

电容器室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电容器如有异常现象,应查清原因并及时消除隐患。

B.三相电流不平衡小于5%;

C.电容器柜内各类电气元件完好;

D.放电装置或元件完好

电容器是贮能元件,补偿电容器在电源切断后,电容器内贮有电能。

当维修人员触及电容器的电极时,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为了防止此类事故发生,补偿电容器必须装有放电装置(或元件),放电装置完好条件是:

①电容器必须设有在断电后能自动投入的放电装置;

②放电装置能使电容器在断开电源后30秒钟内,残留电压降至65伏以下。

(4)电缆及架空线路

各类电缆及架空线路敷设符合电力设计要求,电缆头处表面清洁、无漏油,接地(接零)可靠。

电缆排列整齐,无机械损伤,标志牌正确、清晰,安装固定可靠,间距符合规定。

A.电缆

①电缆终端无渗油,固定牢固;

电缆外层无破损;

电缆接线端子无松动,无过热现象;

引入室内的电缆穿管处封堵严密;

电缆接地良好。

②电缆沟内无杂物,盖板齐全,且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③室外电缆标志完整,埋设电缆的地面上无堆放物、易燃易爆品、腐蚀化学品等物。

B.架空线

① 架空线路电杆无歪斜;

② 拉线无松驰和腐蚀;

③ 架空线对路面、建筑物及树木的距离符合要求

架空线路面、建筑物及树木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下表:

表1:架空线与路面、建筑物及树木最小距离

架空线路经区域

最小距离(m)

路面

6建筑物

垂直

2.5

水平

1.0

树木(垂直、水平)

1.0

④ 金具无松动腐蚀

架空线金具是指用来连接导线、安装横担和绝缘子等的金属 。

凡采用黑色金属制造的金具,应进行热镀锌防腐处理。

⑤ 导线驰度正常

导线驰度正常不仅是指驰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因为过大则导线在摆动时容易引起相间短路,过小则使导线内应力增大易绷断。

而且还指各相导线的驰度应一致。

(5)安全用具

电气安全用具包括绝缘安全用具和一般防护安全用具两大类:绝缘安全用具有绝缘杆、绝缘夹钳、验电器、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垫、绝缘站台等;

一般防护安全用具有携带型接地线、临时遮拦、标示牌、安全带、防护眼镜等。

各种安全用具应完好可靠,有定期检测资料,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各种安全用具的使用规定。

几种常用的安全用具及试验周期如下表:

表2:常用安全用具及试验周期

安全用具

试验周期

绝缘杆(又称绝缘棒、操作杆)

每年要进行一次绝缘试验,保证绝缘杆绝缘强度和完好,超过检验合格期的严禁使用

绝缘夹钳

定期试验周期为每年一次

高压验电器(又称高压测电器)

每六个月要进行一次预防性试验

绝缘手套

每半年定期进行一次电气试验

绝缘靴(鞋)

每半年定期进行一次电气试验

绝缘垫(毯)

每隔半年要用低温水清洗一次,保证清洁和绝缘良好;

试验周期为每两年一次

绝缘站台

定期试验周期为三年3.警示标志及工作标志

(1)变配电站内外要有提示要害部位带电危险的警示标志。

(2)电力设备操作手柄或机构上应有操作提示标志。

安全标志的使用方式及式样见下表:

表3:安全标志的使用方式及式样

类别

文字内容

使用方法及悬挂处所

外形尺寸

(mm)

标志

颜色

文字

颜色

禁止类

禁止合闸,有人工作

悬挂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施工设备的开关按钮或操作把手上200__100或80__50

白底

禁止类

禁止合闸,线路上有人工作

悬挂在开关的合闸按钮或操作把手上:标志牌的数目与线路上工作班数相同200__100或80__50

红底

禁止类

禁止攀登,高压危险

工作人员上攀的带电导体的框架上,运行中变压器的梯子上250__200

白底红边

准许类

从此上下

工作人员上下的铁架、梯子上,表示已放一切安全措施,允许工作人员攀登250__250

绿底中有210的白圈

黑字写于白圈中

准许类

在此工作

悬挂在已做好安全措施、允许工作人员在设备上工作地点250__250

绿底中有210的白圈

黑字写于白圈中

警告类

止步,高压危险

悬挂在各工作地点附近高压带电设备前或遮拦上,亦可挂在临时活动遮拦上280__210

白底红边

提醒类

已接地

悬挂在已接好地线的刀闸操作把手上240__130

绿底

(3)电力设备上应有表明已送电或带电的指示灯、指示用仪表和音响报警、信号装置。

4.变配电间内的各种通道

变配电间内的各种通道应符合安全要求。

(1)高压配电室各种通道最小宽度见表4:

表4:高压配电室各种通道最小宽度(mm)

开关柜布置方式

柜后维护通道

柜前操作通道

固定式

手车式

单排布置

800

1500

单车长度+1200

双排面对面布置

8002022

双车长度+900

双排背对背布置

1000

1500

单车长度+1200

注:1.固定式开关柜为靠墙布置时,柜后与墙净距高大于50mm,侧面与墙净距离应大于200mm。

2. 通道宽度在建筑物的墙面有柱类凸出时,凸出部位的通道宽度可减少200mm。

(2)低压配电屏前、后通道最小宽度见表5:

表5:低压配电屏前、后通道最小宽度(mm)

形式

布置方式

屏前通道

屏后通道

固定式

单排布置

1500

1000

双排面对面布置2022

1000

双排背对背布置

1500

1500

抽屉式

单排布置

1800

1000

双排面对面布置2300

1000

双排背对背布置

1800

1000

注:建筑物有凸出部位通道宽度可减少200mm。

(3)变压器室墙壁和门的最小净距见表6:

表6:变压器室墙壁和门的最小净距(mm)

变压器容量KVA

100-1000

1250以上

变压器外廊与后壁、侧壁净距

600

800

变压器外廊与门净距

800

1000

(4)在同一配电室内单列布置高、低压开关柜,顶部有裸露带电导体时,两者之间净距不应小于2m。

(5)高压配电装置长度大于6m,其柜(屏)和通道应设两个出口,低压配电装置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尚应增加出口。

(6)当电源从柜(屏)后进线,需在柜(屏)正背后墙上分设隔离开关及手动机构时,柜(屏)后通道净宽应不小于

1.5m。

5. 变配电站值班人员要求

(1)值班人员应持证上岗,原则上每班不少于2人;

(2)值班人员应熟悉本配电站供电系统、配电设备结构、性能,配电站各项制度;

(3)当值人员无疾病(指患有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疾病如癫痫、精神病、明显的神经官能症、严重的高血压或低血压等)、醉酒和精神失常状态。

6. 变配电站应设立的规章制度、记录和资料

(1)规章制度

变配电站的安全运行是建立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基本之上。

因此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尤为重要。

规章制度贵在实用、有效、简洁。

该项中所列七项规章制度是一般变配电站所必须建立的规章制度。

A.变配电站安全工作规程

B.交制度

C.巡视检查制度

D.停送电/倒闸操作制度

E.工作票制度

F.值班人员职责

G.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2)记录

A.运行日志

B.出入登记本

C.交记录

D.巡视检查记录

E.事故处理记录

(3)应具备的资料

A.本单位主配电站、各分配电房一次系统接线图

B.供配电设备的全套资料(含原理图、接线图)

C.已执行的停送电申请表

D.已完成作业的工作票

E.各类安全用具及防护用品的定期检测报告

F.供配电设备预防性试验报告

G.继电保护定期校验报告

H.配电站/房有接地装置的定期检测报告

备注:本标准普遍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各成员单位。

由于地区性差异,各地电力部门的相关规定有所不同,如本标准内容与当地电力部门规定不符或冲突,以当地电力部门规定为准。

四、参考资料

1.《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J52-83)》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3.《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5)》

4.《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383

6.1-2022)》

5.《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40-83)》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

8

7 2022年修订版)》7.《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指南》,中国机械工业安全卫生协会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22.58.《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参考教材(2022年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业务资质管理中心编写组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2.69.《注册安全工程师手册》,罗云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8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