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品社教学工作总结
2024-06-26 15:07:37 责编:小OO
文档


品社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檀营小学李*

我今年承担了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

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准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留意掌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留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熟悉错误,熟悉错误造成的严峻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留意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也作为课程研究代表承担了一节县级公开展示课。今后我还要继承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六下品社教学工作总结 1000字

六下品社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任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按教学要求完成任务。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需要为根本。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

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我在教学时充分地让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体会、家庭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规则以及这些规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方便。在学生列举社会生活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又适当帮助学生归类以使学生对生活中的规则有一个总体认识并自觉遵守这些规则不耍赖皮。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在教学工作中我认真研读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直接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把自己当做一个平等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努力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究并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与时俱时教学相长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2022.7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