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煤柱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怎么写
2024-06-26 14:59:41 责编:小OO
文档


煤柱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怎么写

一、概况 1303煤柱工作面为炮放工作面,井下位置位于我矿13采区中部,该工作面北切眼位置,南到设计停采线,西以DF9断层为界,东与1107工作面相邻(已回采),局部可能受到构造影响造成煤层厚度变小,给回采带来一定影响。

1303煤柱工作面切眼长度42m,平均坡度26°,工作面采用H2022/17/25F分体顶梁组合悬移支架及两梁五柱π型梁对棚联合支护。

上、下顺槽均为U29支架支护。

为保证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安全技术措施。

二、技术关键点:

1、由于工作面切眼在掘进期间未沿底板,初采时工作面需压棚找底,在初采前两排煤时,不得放炮作业,采取用手镐或风镐刷帮、落底方法压棚,压棚高度不得低于0.3m。

从第三排开始根据工作面煤质软硬情况,采用手镐或风镐刷帮落底或进行放炮作业。

2、初采初放期间,只准放腰眼和底眼,每眼装药量规定:腰眼150~300g,底眼300~450g。

正常采煤时上眼装药150g。

一次拉炮长度为5~10m,如果煤质较软有流煤危险时采用手镐刷帮回采。

3、工作面上下顺槽均未沿底回采,在上下顺槽替棚时,采用在替棚时绞架落底方法,由里向外替棚。

4、工作面切眼内有两个抽放钻场,在初采前,派专人将钻场内2.6__2.4m工字钢棚替为2.6m红松圆木或半圆木配单体柱临时支护,小头直径160mm。

在初采过钻场期间,移架时,先将钻场范围内悬移支架前探梁伸出,全部托住钻场内棚梁后,摘除单体液压支柱,观察支护情况,无问题后方可移架。

三、安全重点:

1、加强工作面片帮管理,若出现片帮必须及时维护,严禁出现空顶。

2、工作面在过钻场期间,钻场上下5m范围内不得拉炮。

待钻场过后,在采煤时,方可进行拉炮作业。

3、上下顺槽绞架落底后,注意顶部瓦斯情况,加强通风,防止瓦斯积聚。

二、初采前准备工作

1、初采前施工单位必须准备好备用支护材料,并存放在上安全口往外50米宽敞处,挂牌摆放整齐。

具体品种、数量如下:D22-30/100型液压单体柱30根,2.4mπ型梁20根,背木100根,2.0m板梁50块,冷拔丝网50卷。

作业中要及时补充。

2、工作面系统:

1)供电系统: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下顺刮板输送机、下顺胶带输送机、1303回风斜巷调度绞车均选用MY-1000型矿用橡套电缆。

工作面电缆从1105变电所经1303下顺联络巷至1303下顺到工作面。

2)防尘设施: 1303煤柱工作面防尘洒水管路均为2寸钢管,自-250上平道经-250大巷和1303回风斜巷向工作面上顺槽铺设,下顺槽管路自1105岩中巷引入下顺槽。

3. )运输系统:

(1)运料路线: 地面木场-副井-井底车场--575运输大巷-轨道上山- -250运输巷-1303运输斜巷-工作面上顺槽。

(2)运煤路线: 工作面-下顺槽运输线-03煤柱下顺联络巷-1105岩中巷-运输机上山--575运输线-主井底-地面

4)液压系统: 工作面液压泵站安设于1105变电所。

液压泵站-1105岩中巷-下顺联络巷-下顺槽-工作面-下顺槽-下顺联络巷-1105岩中巷-液压泵站

5)注浆系统: 地面注浆站-西风井副井- -50南翼回风巷-联络巷-轨道下山-联络巷-大井辅助回风下山-联络巷--250上平道-1303回风斜巷-03煤柱上顺槽

6)工作面各项系统已经全面检查,系统完善。

3、上、下安全出口与端头支护:

1)由于工作面倾斜长度变化,上安全口将采用H2022/17/25F分体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悬移支架必须伸出前探梁,确保有畅通的安全出口,若支架与出口抬棚棚距超过0.5m时,必须加棚,采用2.6mπ型梁配单体柱对棚支护,两梁6柱,将对棚主梁窜0.8m护顶。

出口抬棚为1对3.5mπ型梁,最上一对棚梁距上顺槽下帮抬棚梁不超过200mm。

2)下安全口为4对4mπ型梁支护,两梁八柱,梁下高度不低于

1.8m,棚间距中至中为600mm。

工作面下安全口斜长2m,宽度1m;

π型钢梁迈步步距为0.8m,,每对π型钢梁间距不大于50mm,最下一对大棚距下顺槽上帮抬棚梁距离不得超过200mm。

出口抬棚采用一对4m长π型钢梁,一梁四柱,齐头并进,梁下高度不得低于

1.6m。

4、上下顺槽替棚及超前支护:

(1)上、下顺槽超前替棚长度距煤壁均不少于10m。

采用2.4m红松圆木和液压单体柱替U型棚,再用

1.2m方木绞架落底。

要求红松圆木梁的小头直径不得小于160mm。

方木厚度不得小于150mm。

替棚采用一梁三柱支护,棚距中至中为0.6m。

支柱与底板扎角为80°,下宽3.0m。

(2)替棚时,首先加固替棚前后5米内棚梁,在所替U型棚前后用2.8m圆木配单体柱打套棚,分别拆卸柱腿,下U型棚梁。

(3)上顺槽替棚后,距棚梁两侧柱头100mm处采用1.0m铰接梁打双抬棚,支护形式为一梁一柱,铰接梁上沿工作面倾向间隔1.0m摆放两根红松圆木,红松圆木上每间隔

1.1m用

1.2m方木摆""字型木垛。

下顺槽替棚后,采用1.0m铰接顶梁和液压单体柱打双排抬棚,下顺槽双抬棚为一排靠巷道上帮π型钢梁梁爪里侧,一排为巷道沿中线靠运输机槽帮处。

绞架方法与上顺槽绞架方法相同。

(4)替棚后,在红松圆木梁下用

1.2m方木绞架(字型)压棚。

绞架时最上一层方木必须垂直与红松圆木梁,最下一层红松圆木必须与其下的2.6 mπ型梁垂直。

(8)绞架结束后,要及时将浮煤清理干净,煤壁向外20 m范围内巷道高度不得低于

1.6 m,20米外巷道高度不得低于

1.8 m。

并将顺槽单双抬棚及时打齐。

(6)上顺槽超前支护:上顺槽距煤壁10m范围内采用1.0m铰接梁和液压单体柱打双排抬棚,一排靠巷道下帮π型钢梁梁爪里侧,一排靠巷道上帮π型钢梁梁爪里侧。

10~20m范围内靠巷道中心线用厚度不少于0.16m的红松方木配合单体柱打单抬棚,20m外靠巷道中心线加打长度不少于20m的加强点柱(单体柱柱头与U型棚梁结合处必须放置木垫块,垫块规格:150mm__150mm)。

(3)下顺槽超前支护:下顺槽距煤壁10m范围内同样采用1.0m铰接顶梁和液压单体柱打双排抬棚,下顺槽双抬棚为一排靠巷道上帮π型钢梁梁爪里侧,一排为巷道沿中线靠运输机槽帮处。

单抬棚靠运输机槽帮处一排外延。

10~20m单抬棚靠巷道上帮外延,20m以外靠刮板输送机槽帮每节槽打一根加强点柱,直至机头。

7、初采前要对工作面支架进行一次全面整修。

整修时要求帮顶背严刹牢,π型梁支护段缺梁少柱及时补齐,卸压柱及时更换,歪扭支架要扶正,每对π型梁对棚下的液压支柱平均初撑力不得低于5MPa。

H2022/17/25F分体顶梁组合悬移支架初撑力以液压泵站压力为标准(压力不得低于20MPa)。

8、初采初放期间,通风区必须安排专职瓦斯检查员,负责检查和处理工作面瓦斯情况。

三、初采措施

1、工作面初采放炮炮眼布置及装药量: 初采时,工作面严禁放大炮。

采前两排煤时不得放炮,采用手镐或风镐刷帮回采,采第三、四排时只准放腰眼和底眼,每眼装药量规定:腰眼150~300g,底眼300~450g。

正常采煤时上眼装药150g。

一次拉炮长度为5~10m,如果煤质较软有流煤危险时采用手镐刷帮回采。

2、采煤步距: 根据H2022/17/25F型悬移支架特性,工作面采煤步距为0.8m。

3、连网规定: 工作面采用冷拔丝菱形网维护,菱形网的规格为1.0m__

1.6m,工作面煤墙沿倾向联网采用单根冷拔丝作为穿条将网边(

1.6m的网边)进行连接,连接后要将穿条两头锁死。

工作面煤墙沿走向(1.0m的网边)联网采用0.2m14铁丝每隔2扣进行连接,每扣要缠绕2圈以上,并打成死结。

4、移柱窜梁:

1)π型梁支护:

(1)π型梁为对棚、两梁五柱支护。

上为副梁,下为主梁。

(2)工作面采煤放炮后,先在煤墙侧连网,由下向上逐棚窜主梁护顶。

待开帮煤清净后,将老塘侧主梁下的单体柱移至煤墙主梁下,按照拉线、迎山角要求升紧。

由下向上逐棚作业。

(3)回卸副梁下的单体柱,由下向上逐棚窜副梁放顶,每放一棚要及时将老塘侧副梁下的支柱,移至煤墙侧副梁下按规定升紧打牢。

(4)整改中排柱。

2)悬移支架支护:

(1)工作面放炮前,要先在煤墙侧连网后,将菱形网卷起吊挂于顶板上。

(2)放炮后,将菱形网松开放下,伸支架前探梁护顶。

由下向上逐架进行。

(3)开帮煤清净后,分别提升支架前后支柱,前移支架顶梁到位后,支架前后支柱注液升紧打牢。

由下向上逐架进行。

5、单体柱防倒措施:

1)工作面除悬移支架外的所有单体柱都要栓挂防倒链。

防倒链一端系于单体柱柱头下部,另一端吊挂于该支柱上方顶板上。

2)支柱防倒链要随支柱注液升紧,及时吊挂。

6、推移刮板输送机:

1)根据H2022/17/25F型悬移支架特性,加之工作面采煤步距为0.8m。

由下向上一次推移刮板输送机宽度为0.8m。

2)严禁带电推移刮板输送机。

工作面推移输送机时,要将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电源开关停电、闭锁、挂停电标志牌。

移工作面机头及刮板输送机正常运转时,正对机头前方严禁有人。

3. )工作面推移刮板输送机后,必须及时将底托梁下的加强点柱打牢、打齐。

推移刮板输送机时必须拉线。

推移输送机时要密切注意煤壁、支架、顶板等情况,发现隐患要及时处理。

移工作面机尾时要待移好打上机尾压柱后,方可点开输送机。

推槽前后浮煤要清至底板,输送机要保持平整。

4)工作面推移刮板输送机前,要将吊挂的电缆松开,由专人看护电缆,防止电缆受到磕碰、挤压。

输送机推到位固定好后,要及时将电缆用塑料绳吊挂于顶部不影响行人及设备运转的位置。

四、初放措施:

1、初放时间、放煤规定: 初采期间,前三排严禁放煤。

经初采初放领导小组同意后,第四排可以放煤量的1/3,第五排煤放煤量的1/2,第六排煤开始正常放煤。

放煤采取由下向上、间隔、低位开口的方式循环放煤。

放煤口为门帘状,底边距大槽上沿不得超过100mm,放煤口尺寸为400mm__400mm。

2、放煤口管理: 工作面放煤口要在老塘腿间沿槽沿剪口,向上剪400mm,放煤后联网要采用14铁丝进行逐扣连接。

3、放煤前后安全管理:

1)工作面放煤前、后必须对放煤段液压支柱进行二次补液(悬移支架支柱亦要重新补液升紧)。

2)放煤后,如有歪扭支柱必须立即扶正打紧。

3. )如煤墙发生片帮时必须及时维护:

(1)悬移支架支护: 工作面煤墙发生片帮时,必须超前护顶进行临时支护。

当煤墙片帮宽度小于0.8m以下时,悬移支架支护段采用挂网后向前伸前探梁进行临时护顶;

超过800mm时,要在煤墙侧加打2m长红松板梁或方木配单体液压支柱,打一梁两柱顺山棚,板梁厚度不小于160mm。

(2)π型梁支护: 片帮长度小于0.5m时,π型梁支护段采用挂网窜主梁护顶措施;

超过500mm时采用架一梁两柱顺山棚支护,梁采用2m长红松板梁或方木,厚度不小于160mm。

柱腿采用液压单体柱。

临时支护时严禁出现"丁字棚"现象。

4)工作面放煤时要在人行道侧,每间隔10m用菱形网打一道软挡,以防煤矸块滚落伤人。

软挡采用1.0__

1.6m菱形网。

5)初次放煤前,必须对放煤口附近的支架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放煤。

放煤时操作人员应站在放煤口上方,严禁正对放煤口放煤。

放煤期间要密切观察周围支护情况,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处理,处理好后方可放煤。

放煤后必须对周围支架重新整修一遍。

4、放煤时的CH4管理:

1)工作面专职瓦斯检查员要有高度责任心,加强瓦斯检查。

2)工作面同时放煤口不得超过3个。

3. )当瓦斯浓度增加接近临界值时,工作面所有作业人员要听从瓦斯检查员安排,严禁超限作业。

五、组织措施: 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成立以生产副矿长、生产副总工程师、生产、调度、安检部门和采煤队领导组成的初采初放领导小组,并且每班都必须有领导小组成员跟班指挥,检查工作面不安全因素和初采初放措施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初采初放领导小组: 组 长:李凤彬 副组长:陈玉明 成 员:生产科、调度室、检查科负责人及施工单位领导。

1、初采初放领导小组在工作面初采前负责对工作面各项系统要进行全面检查,只有系统完善后方可进入初采阶段。

2、在初采过程中观察确定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

3、防范冒顶措施:

1)可能发生冒顶事故的地点:

(1)工作面上、下端头。

(2)工作面煤壁线处。

(3)工作面切顶线处。

(4)地质破坏带。

2)措施:

(1)工作面要加强支护质量,严格按质量标准化要求和作业规程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2)工作面地质情况发生变化或压力增大时,要及时采取措施,提高支护强度,防止冒顶事故发生。

(3)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有大面积冒顶预兆时,人员应立即撤离工作面地点,待压力稳定并采取安全措施后方能恢复作业。

(4)工作面回采时要严格按爆破图表作业,严格控制炮眼装药量,防止崩翻棚造成冒顶。

(5)工作面放炮后要及时护顶,严禁空顶下作业。

(6)回采工作面支护形式、规格、控顶距离、上、下安全口支护以及回柱放顶时,要严格按作业规程执行。

(7)严格铺网质量,不准出现铺网不对接、少联等现象。

(8)工作面若出现过断层或其他情况下,应及时制定专项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施工。

六、其它措施

1、工作面初采期间,过钻场时,

1、悬移支架顶梁与相邻π型梁间距不得超过500mm,同时要背好背木或板梁,以防顶板出现坠网兜现象。

2、工作面下安全口与悬移支架连接处的3棚π型梁对棚,采高向悬移支架方向逐渐升为

1.9m。

同时,与π型梁连接处的悬移支架采高定为

1.9mm,避免顶板出现台阶现象。

3、为加强悬移支架支护强度,在支架底托梁下部每间隔3.0m要打1根液压单体加强点柱。

4、工作面支柱迎山角按6°~8°迎1°管理。

切眼平均坡度26°,支柱迎山角约为3°~4°。

工作面坡度发生变化,及时调整支柱迎上角。

5、工作面若有空顶超过200mm时必须绞架接顶。

绞架时要经瓦斯检查员检查空顶处的瓦斯情况,只有在瓦斯浓度低于1.0%时,方可进行操作。

否则,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6、因为切眼坡度较大,为防止人员下滑,每隔3.0m用

1.2米杂木板梁打防滑挡。

7、采煤时段与段之间要用菱形网打好软挡,以防大块的煤、矸或物料滚落伤人。

8、工作面若出现卸载柱、失效柱,必须立即补液升紧或更换。

支架若出现漏液、窜液及自动卸载等现象时,应及时由支架维护工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损坏的液压元件必须由支架维护工立即更换。

9、工作面放炮后,如有歪扭支柱要及时扶正、打牢。

否则,不得进行下一步工作。

10、区队跟班干部要先予工人进入工作面,全面检查工作面帮、顶及支架安全状态,确认安全后方可安排职工作业,否则,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1、工作面要安排专人负责煤壁注水工作,确保注水效果。

12、分段放顶距离不得小于15m,作业前要检查顶板安全情况,人行道浮煤必须清理干净,确保后路畅通无阻。

13、回柱放顶时必须是回一棚(一梁)升一棚(一梁)支柱,如有顶网破烂时,必须及时补联网,严防煤块或矸块滚落伤人。

14、工作人员进班后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在空顶下作业。

15、工作面施工人员要认真检查作业地点的顶板、底板、煤墙、老塘、支架等情况,发现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6、放顶时必须是两人协同操作,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进行,并且在分段处打好收尾柱,严禁在顶板破碎处分段接茬,当顶板破碎或遇断层破碎带时,破碎带应分在同一段内。

17、在放顶期间,如工作面突然来压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在跟班人员指挥下进行维修加固。

根据压力大小可增打临时点柱、抬棚或木垛。

在有危及工人人身安全来不及维修时,跟班人员应把员工立即撤到安全地点,等压力过去维修好以后再进行工作。

18、待工作面大顶初次来压以后,经初采初放领导小组现场检查同意后,方可解除初采初放状态。

19、初采初放期间,职能科室人员及区队领导必须现场跟班,监督检查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时协调处理现场发生的各种情况。

20、初采初放期间,每班要有专职验收员用阻力测定仪巡回检查工作面π型梁支护段支柱初撑力和支架完好情况,发现每对棚下支柱平均初撑力低于5MPa要及时补液,直至符合要求。

底板松软时支柱必须穿鞋。

21、初采初放期间,上、下尾巴必须按规定吊挂风帐。

具体执行防突科下达的安全技术措施规定。

22、凡班前饮酒及未听取措施贯彻签字者,严禁入井工作。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