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工作面坑透安全技术措施怎么写
2024-06-26 14:59:51 责编:小OO
文档


工作面坑透安全技术措施怎么写

为准确查明1304工作面内断层、陷落柱等构造发育情况,避免发生无计划揭露构造和构造导水引发透水事故,根据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要求,需要对该工作面进行无线电波坑道透视工作(以下简称“坑透”),具体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见下:

一、坑透设计

1、观测点的布置

本次坑透范围是工作面切眼--工作面综采配电硐室横川,长度683m,观测点的布置分别从工作面胶带顺槽、内回风顺槽综采配电硐室横川口开始由北向南布置。

布置观测点时,分别在两巷中靠工作面内侧帮每隔5m标一个点,标至切眼为止。

坑透点号从D0、D1、D2、D3……至D137. (备注:0点位置:胶带顺槽和内回风顺槽均为综采配电硐室南帮)。

2、井下实测

(1)施测方法:

本次采用定点法,即(一点发射,多点接收),接收点相对于发射点呈扇形布置。

坑透过程中,接收点间距为5m,共137个,编号为D0-D137;

发射点间距为40m,共16个,编号为D8、D16、……D128.

(2)坑透时间:

坑透时间:4小时。

停电及其它准确工作:2小时。

恢复送电:1小时。

(3)作业过程:

采用分次循环作业方式,第一次胶带巷发射,内回风巷接收。

第二次内回风巷发射,胶带巷接收。

胶带巷每个发射点处单次作业过程为:核对时间--按要求连接天线--发射机、接收机同步进行发射接收工作(时间2分钟)--搬家移点(时间1分钟)。

当完成一条巷道的坑透工作后,需要把发射机和接收机对调(彼此放在另一条巷道),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对面巷道的施测工作,直至测完为止;

(4)作业基本要求:

在井下实测之前,需要预先安排好观测时间,制定坑透时间表,一式两份,发射、接收双方各执一份,工作时按预定时间准时收发。

发射机发射电磁波时,框型天线轴线应平行巷道并悬挂成四边形,面积尽可能大,保持频率与天线调谐粗调开关一致,调谐电流调到最大。

接收机接收时,环形天线直立,环面始终对着发射机方位,即观测最大值方向。

3、内业处理

坑透结束后,利用坑透仪随机配置的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利用AutoCAD软件进行绘图,出具坑透结果报告。

二、安全技术措施

1、整个坑透工作由地测部统一负责,生产部、机电部、通风部、调度室等相关单位配合实施。

2、坑透工作具体坑透时间提前两天由地测部在调度会上通知各相关单位。

3、坑透点由地测部提前在胶带顺槽和内回风顺槽内标定,必须与巷道内导线点进行附合。

4、坑透前作业人员必须提前编制发射和接收时间表,坑透过程中严格按时间表顺利同步进行坑透工作。

5、为保证接收数据准确性,提高探测精度,工作面胶带顺槽和内回风顺槽内动力电缆必须提前进行停电,电话线必须停运。

根据工作需要,监测线不停运,保证正式运行。

6、工作面停送电工作由机电部协调,准备队、机电队配合。

动力电工作由准备队提前在调度会上作计划,办作业票。

工作面电话线由机电队负责办理。

坑透完毕后,坑透人员通知调度室,由调度室通知上述单位恢复送电。

7、巷道中动力电缆及电话线必须停电并断开,把电缆放在地上,电缆头甩开20-30米。

具体由准备队、机电队负责完成。

8、工作面坑透前,水管、轨道、金属支架、金属导体不允许沟通,防止形成回路,由准备队负责落实;

9、坑透仪器由地测部落实,仪器必须经过机电部防爆及完好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下井进行坑透。

10、下井前,坑透仪必须进行联机试验,确认仪器工作正常后,方可下井。

11、在正进行坑透的工作面巷道内,可以从事用电、运输以外的其它工作,但不得影响坑透工作。

12、在确定发射点和接收范围时,接收范围与发射点所形成的扇形区不大于40度角。

坑透时,发射点应尽量避开 扰地段,工作时应尽量避免人员走动,以免影响透视效果。

13、坑透时,发射点应尽量布置在远离构造位置的地方,否则形成大片阴影区,不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资料的有效利用。

14、发射机工作时,必须将表头指示调谐至允许范围内的最大值,并自始至终保持相对稳定。

15、接收机在有金属导体的巷道观察时,天线应尽量远离导体,置于适当的位置,严格将天线环面垂直巷道接收。

16、禁止在井下打开机壳,从事仪器检查、修理、更换电池组零部件等工作。

17、坑透时,因工作需要坑透人员需佩带手表时,必须佩带机械手表,不准将电子手表带入井下。

18、坑透时,通风部派瓦检工检查瓦斯,当瓦斯浓度超过1%,CO2浓度超过

1.5%时,应立即停止坑透工作,人员和仪器及时撤离现场,并汇报通风部调度,及时进行处理。

19、坑透时,发生仪器无法正常接收数据,数据丢失或其它仪器故障时,应及时排除隐患,进行补充坑透,保证数据接收完全准确。

20、避水灾路线:

工作面-->胶带顺槽-->横川-->进风顺槽-->东回大巷->东回风立井-->上井。

工作面-->内回风顺槽-->东回大巷->东回风立井-->上井。

21、避火灾、瓦斯、煤尘灾害路线:

工作面-->胶带顺槽-->东胶大巷-->井底车场绕道-->上井。

工作面--内回风顺槽--东回4横川-->东胶大巷-->井底车场绕道-->上井。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