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机电一体化综合训练实习报告第三站
2024-06-26 15:16:12 责编:小OO
文档


机电一体化综合训练实习报告第三站

机电一体化综合训练实习报告

机电一体化是将机械、电子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以实现工业产品和生产过程整体最优化的一种新技术。机电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模块化生产系统融机械、气动、传感、电气及计算机技术于一体,提供机电一体化综合训练平台,它既接近于工业生产实际设备,又便于学生实际操作训练,其模块式单元结构,提供了设计创新的平台。

模块化生产系统的实验目的是熟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要素,学习相关技术,提高实际能力,促发创新精神。

一、实习任务及要求

剖析模块生产系统中各机械部分的工作原理及功能、机械结构和传动方式,绘制工作原理图、主要部件图及其装配图,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

剖析模块生产系统的气压传动过程,熟悉气压传动的基本元件和回路,绘制各工作站气压传动回路工作原理图,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能正确的选择各组成元件;了解各种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

测试、分析模块生产系统的电气控制电路,绘制电路控制原理图和电气控制原理框图。

运用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软件,核对各站控制程序及控制端口,剖析原设计编程原理,论述控制过程。

运用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软件,设计新的控制方式,编制新的控制程序并能实现机构的合理运动。

剖析模块生产系统的结构和控制程序,论述该设计的优缺点,提出新的设计方案。

二、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我们小组负责加工站,此站的工作是在接收前站的信息后,回转台将工件在四个工位间转换,钻孔单元打孔,检测单元检测被加工的工件正、次品,并产生成品或废品信息,通知下站。

三、实习过程

我们第三小组成员先是共同完成了机械部分的内容,包括各个工作站的运动原理分析、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本站加工站的装配图及零件图的绘制。之后分工完成了气动、传感器、PLC及电气控制部分。其中我负责了气动部分,包括了气压回路的原理分析及示意图的绘制。

机械部分

系统的组成:

该模拟生产线是由的六个工作站相互连接而成。由总线控制方式完成各站间的通信。这六个站分别为上料检测站、搬运站、加工站、安装站、安装搬运站和分类站。这六个站连接成生产线后可完成工件类别的检测、加工、搬运、安装和分类将大工件按顺序排好后提升传送。

1.上料检测站

回转上料台将工件依次送到检测工位

提升装置将工件提升并检测工件颜色

2.搬运站

将工件从上站搬运至下一站

3.加工站

用回转台将工件在四个工位间转换

钻孔单元打孔

检测单元检测正、次品

4.安装站

选择要安装工件的料仓

将工件从料仓中推出

将工件安装到位

5.安装搬运站

正品:将上站正品工件拿起放入安装工位

将安装好工件拿起放下站

次品:将上站次品工件拿起放人堆放次品处

6.分类站

按工件类型分类

将工件推入库房

原理说明:

上料检测站将大工件按顺序排好后提升传送,搬运站将大工件从上料检测站搬至加工站,加工站将大工件加工并检测被加工的工件,产生成品或废品信息,通知下站,安装搬运站将成品送至安装工位,安装站再将小工件装入大工件中,最后,由安装搬运站再将安装好的工件送至分类站,分类站将工件按类送入相应的料仓并统计工件的数量和总量,如加工站有废品产生,则安装搬运站将废品直接送入废品收料站。

各站连成一模拟生产线后,相互之间要进行通讯,把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如工件颜色、装配信息、废品信息等,送至下站。

本站的机构运动简图:

(其他站的机构运动图及原理分析见目录指示)

这是整个生产线的核心部分。用电机带动回转台旋转,将工件在四个工位间(工件在转盘上的凹槽内)转换。主要是给工件转孔,检测工件的质量(正品还是次品)。转盘的转动靠电磁感应器控制,检测质量是通过光电传感器进行的。在加工过程中主要由PLC控制,通过气缸执行。

气动部分

1)气压回路示意图如下

2)气压回路过程的说明

压缩气体经过空气过滤器过滤后,由三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控制着活塞杆的水平、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刀具、检测传感器和固定臂作往复运动。

其中换向阀是借助于阀心与阀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是阀体相连的各通道之间实现接通或断开来改变流体流动方向的阀。本站使用的是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它是利用电磁铁吸力推动阀心来改变阀的工作位置。

3)气压回路的特点

气压系统的气体压力能由静音气体压缩机提供,压缩气体经过储气罐和过滤器一系列的过滤除杂处理之后,分别到达不同的电磁换向阀。换向阀控制着气体运动的方向,即压力的方向,使气缸的活塞向不同的方向伸出,从而使模拟生产线完成生产工作。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一样是一种传动形式,也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它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工作介质来实现能量的转换、从而进行能量的传递和分配;与机械传动相比,气压传动有许多优点:

(1)气压传动使用空气作为工作介质,空气可以从大气中取之不尽,无介质供应困难和介质费用支出,用过的空气可直接排气而较少污染环境,因此可以

简化管路设备。

(2)气压传动反应快,动作迅速,一般只需O.02~0.03S就可以建立起需要的压力和速度。

(3)空气的粘度很小,在管道中流动时的压力损失较小,故压缩空气便于集中供应和长距离输送。

(4)空气的性质受温度的影响小。高温下不会发生燃烧和爆炸,使用安全;温度变化时,其粘度的变化极小,不会影响传动性能。

(5)气动元件维护使用方便,管路不易堵塞,也不存在介质变质、补充和更换等问题。

四、总结

在这次实习之前,机电一体化及模块化生产系统对我来说是相当模糊的概念,理论与实际完全衔接不上。而当看到生产线模型的时候,我觉得那工作运行的过程虽然看似很简单,但深入研究工作流水线后,各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及要求,并且相互的有所联系,它们的原理以及设计理念都是为了得到最终的产品。

首先熟悉了模块生产系统的基本结构要素,进行实际参观操作,掌握了模块生产系统各部分的功能、结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将以前学习的机械理论知识加以运用,得到各个工作站的基本运动原理,并将其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生产线。接下来在分析我们小组负责的工作站的过程中,进行了机械的测绘、制图,进一步熟悉和运用了以前学习的CAD制图。最后对其各个部分进行了相关的知识查阅,获得了气动、传感器、电气控制和PLC技术等方面的新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学会了其基本应用。通过这次实习,提高了我们的实际能力,同时也加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展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生产技术更加系统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机电一体化作为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相关的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综合运用的技术也必须不断的提高。

而机械电子工程,这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使得我这名该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及其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多将理论跟实际联系起来,尽可能的参与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够具备分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并逐步掌握初步的设计、管理能力。目前我们的实习机会不是很多,希望在以后的实习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培养相应的能力,能够“吃深、吃透”,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发展前景的专业人才。或许我们在机械设计能力上比不上机制的学生,在设备控制上比不上电气的学生,但我们同样有机会成为复合型人才,发挥我们的应能的作用。

机电一体化产业覆盖面很广,既要抓住传统产业的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使机械与电子技术结合;又要在新产品设计之初,统一考虑机械与电子的融合,使生产出来的新产品真正做到机电一体化。应对一些技术含量低、污染大、耗能高的产品实施技术改造,替代为质量高、功能强、性能好、成本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是传统机械工业更有光明的发展前途。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