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
材料与工艺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材料与工艺实验项目名称:木板材料模型制作实验项目类别:木板材料模型制作实验学时:36学时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专业:工业设计方向:产品造型设计学生:学号:指导老师:实验地点:武汉市区报告日期:2009.12.
班级:产品造型01班
一.前言
本次材料与工艺实验课,是通过材料形态设计课的学习,使我们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掌握产品形态的基本概念、材料形态设计的技术基础、材料形态的审美评价和产品形态的意义,探讨材料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效应及对环境的影响因素,积极评价各种材料在设计中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培养我们对形态的想象能力、认知能力及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把握材料及工艺在设计中的应用。养成良好的设计思维,为我们以后的专业课的学习作铺垫。
二、实验任务和目的
用木板材料做一个灯罩,最终成为可实用的灯饰。
通过用板材做灯罩,了解这类产品的市场心理和产品结构,了解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对于任何人造的实体结构与形态构成所采用的材料,由具体的材料,具体形态材料构成,材料与形态通过具体的技术与工艺实现。融合材料自身的材性与生产规律,使设想转变为理想的物品;保证物品的品质和成功率。最后,通过材料形态设计课的学习,使我们掌握产品形态的基本概念、材料形态设计的技术基础、材料形态的审美评价和产品形态的意义。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培养学生对形态的想象能力、认知能力及创造能力好动手能力。
三、实验材料
木板、各种机械
四、实验过程
1、市场考察
本周(14周)是材料与工艺实验课,为了更好地确定初步设计方案,使设计出来的灯罩更具有人性化,与市场接轨,在老师布置好任务后,第一天我们一行几人去了司门口宜家家俱广场,仔细参观了灯具店的灯饰,那里所供应的灯饰多种多样。有古典风格,现代风格,
有很大气的适合上层人士用的吊灯,有适合家居的台灯、壁灯,还有适合小朋友的可爱简单的小吊灯、台灯......各种灯饰的灯罩材料以玻璃、塑料、木材为主,还有少许铝和钢等材料,其中,玻璃制品占主要部分。大部分灯饰的颜色都以浅色为主,还有少许木制灯饰则以红色和土黄色为主。可能因为这两种颜色比较有古典风味。此行我们不仅了解了市场上目前所供应的灯饰的特点,还开阔了眼界,为我们开始实验作铺垫。
2、确定初步设计方案
第二天就是确定方案了。通过画设计草图,加上对材料的分析,经再三考虑下我决定做一个有古典风格的台灯。
此次实验的材料是统一的板材,密度很大,所以所做的成品,不仅要考虑它的美观实用性,还要考虑它的成品的重量,要做到既美观大方,又节省材料,同时又轻便。如果做吊灯,最后得想办法,把所做的灯罩吊起来,很麻烦,所做的灯罩要做得越轻越好;如果做壁灯,基于材料的,不太好实现;做地灯又没有好的灵感。
最后,我决定做一个古典风格的台灯,不过它不一定只是台灯,它可以放在古典装饰的室内,或这样风格的酒店、别墅内,可以吊起来,想方便的话也可以直接放在桌面上,或者稍微高点的台柱上,这些方案都很实用。
3、具体设计方案记录
我想设计一个台灯,主体都做正六边体用木条粘贴而成。一开始想做一个长的和一个短的,两个穿插在一起。但是后来发现这种方案
很麻烦,而且不容易透光,木条太多会挡光,而且还会增加灯罩的重量,达不到预期效果还浪费材料。最后我修改了方案。把设计方案修改成一个有底座的古典式台灯,上面托着主体灯罩。其中,主体灯罩为正六边体,全部用木条拼接而成,两个底面每条边长1.5CM,直径为30CM,灯罩高为1.8CM。然后粘合成正六边体。这样不仅美观轻便,而且节省材料。镂空部分可以进行其它装饰。底座也是一个正六边体,不过比灯罩要小很多,同样方法按比例缩小,做成镂空的,底座上部分托着一个六边形的用木板切成的像雪花状的底盘,目的是为了放上灯泡。这样,灯罩整体设计都是基于正六边形体,但是各有改动,既统一又美观。
4、加工过程
由于此次木板是班级统一购买,材料数量有限,所以我们在取材的时候,必须节省材料,大家要有整体感。要事先把自己需要的木板大小在板材上面画好,然后用电锯切割,最后再拿到小型桌上电锯里进行小块的细切。
我把所需要的大小全部画好后,切出了一整块下来,由于机器数量有限,而且学生人数太多,机器很容易坏掉,所以切割过程进行得不是很顺利,不过好在有老师和部分同学的帮助,修好或更换了几台,我才能顺利将所需材料切割好。
切割下来的木条的顶端不太光滑,直接这样涂白乳胶虽然可以粘贴住,但是中间有缝隙,所以必须经过打磨光滑的过程,然后再进行粘贴,等一晚上的时间就可以粘得很牢固了。等到第六天,胶都干了
以后,主体灯罩的‘骨骼’做好了,我想让它做得精致一些,更加有看点,所以就想粘贴一些细小的木条,做出镂空效果。这些小木条很容易取材,直接用其它同学作业的废料,在‘迷你桌上型电锯’里进行随意切割,切成弧线或直线,然后在主体灯罩的五个面内进行随意粘贴,这样形成自然和谐的效果,不仅取材方便,而且效果很好,很有古典风味。
5、喷漆
所有部位粘贴牢固后,接下来就是进行‘包装’了,即给灯罩刷漆。颜色也是很有学问的,灯罩的用途是为了遮挡灯光,达到既美观又实用的目的,一般配合环境的色调采用浅色或暖色调。以红色、黄色或白色为主。基于我的灯罩是古典风格,且学校这里漆的种类不多,就决定给它刷上暗红色,让它有古典风格,像檀木的颜色。先给灯罩整体刷了一层清漆,这样到时候喷上红色的漆了不至于颜色都被吸进木材中,没有色泽。等干了以后,再喷上红漆,这样已经大致上很好看了,但是为了使灯罩看起来更新更亮,最后在红漆干后我又刷了一层清漆,这样各个灯罩就光鲜发亮,具有色泽了。
6、糊纸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给灯罩糊纸。主体灯罩六个面中还有一个面没有用小木条粘贴,是因为它要放在底面灯座上,灯泡要从这里伸进来。另外两个底面是直径30CM的六边形,我买了硫酸纸,是透明但是很结实的一种纸,很适合糊在这两面,形成霓虹灯的效果。最后把这两个面从里面用这种纸粘贴住,外面刚还是这个灯罩基本就完成
了,最后放上灯泡,连接了电源,正面的灯罩发出的光透过纸张,映出像圆圆的月亮的光景,从侧面看,则是镂空的效果,但是会看到里面的灯泡,所以最后我还是把镂空的这几面也贴上了硫酸纸,这样这个灯罩所透出的光就更好看了。不开灯时看它,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放在古典装修风格的房间里的任意一角,都是一个工艺品,既美观,又大方,既经济,又实用。
五、实验总结
第十天,这个灯罩终天如期完成了。通过这次实验课做灯罩,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明白了一个产品从设计到施工,再到加工成成品的复杂与艰辛。一款产品的成型,最初要考虑它的整体外形,进而就是要考虑材料了,之后的所有过程都是建立在这上面的。这次实验课不仅仅是做一个灯罩,而是以小见大,通过全程设计施工到成品的完成,使我们掌握产品形态的基本概念、材料形态设计的技术基础、材料形态的审美评价和产品形态的意义,探讨材料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效应及对环境的影响因素,积极评价各种材料在设计中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培养我们对形态的想象能力、认知能力及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把握材料及工艺在设计中的应用,最终养成严谨的设计思维。
有了这次的实验和从中学到的知识,以后我会努力使自己养成良好的设计思维与习惯,把理论知识较好地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去,为以后的设计之路作铺垫。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