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职业活动导向教学培训总结
2024-06-26 15:18:33 责编:小OO
文档


职业活动导向教学培训总结

职业活动导向教学培训总结

在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中等职业教学活动面临着重大的改

革。20__-20__年第一学期开学之前,学校特邀两位叶,对全体新老教师进

行了一次“职业活动导向教学与实践”培训,将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思

路、新方法传授予我们,是我受益匪浅。

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是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领域中一种新的教思路、新的方

法,其教育目标更注重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全面职业行

为能力的培养。现代职业学院校主要以操作课为主,即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

能力,避免纸上谈兵。而开展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为了适应中职学校教学模

式的发展而必须实行的。

首先,在此次培训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主张把课题

和项目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完成课题和项目任务的过程自主的进行学习、主

动地为完成项目任务而搜集和应用信息、探索和体验完成任务的学习过程,并且

强调学生的学习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团队学习,在团队活动的过程中去研究和解

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职业活动导向教学实质上是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

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从而产生

的一种行为理论的假设。具体就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引导组织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结合,身体力行获取知识与技能,自行完成学习任务,自行

进行反馈和评价.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学习效果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学习能力同步提高。

在培训过程中,仿佛转变角色回到学生身份,认真体验着叶传授的教学

方法。在听课的过程中不由得产生一种激情,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这种教学方

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到了职业技

能和职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培养了他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

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体现出职业活动导向教学的宗旨是:以就业为

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活动的学习领域

为内容,运用行为引导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并采用多元评价的方法进行教学评

价,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即具有很强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的

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其次,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准则,

因为“学”在人的活动中占居主体地位,而教则应因人因时施以不同的“教”。

“教”在于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辅助和促进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在思想及个性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不能将一种教育方法

实施在一片学生身上。要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及专长来对他们进行指导,使

他们能够最终站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知识”,更是

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交往”。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

式固有的特色恰好能够将中等职业学校“教”与“学”处理得恰到好处:

1、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让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环

境中,学生们会感到气氛很活跃,合作伙伴都很熟悉,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

兴趣,进而引起思考,最后能够提出问题。

2、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所创造出来的“环境”或称“情境”,让学生在

老师所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使每个学习者都有施展个性能力的机会和舞

台。倡导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这种教与学通常围绕某一课题、问题或项目

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

3、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以团

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强调在团队学习中发挥每个学生

的主体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

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对学生的结论进行批评或否定,并在教学中不

断地启发和鼓励学生。

4、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不要求教师和学生是一个完美的人,而是一个会

犯错误并能从错误中学习的人。教学中教师不允许批评学生。

5、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

过展示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展示自己的风格)来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和

工作能力,不断把知识内化为能力。

最后,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是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处于辅助地位,

突出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教与学的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共

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交流学习的过程中问题最终获

得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们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们获得经验的过程。

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实质上是对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彻底的改革,而建立起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新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过程。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实施导致了学生在能力培养上的缺失,而建构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则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实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坚持以学为本、因学施教和行为引导,让“生命回归课堂”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采用动态生成的理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学生主体学习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自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第三篇:有效教学培训总结2500字

有效教学反思

大连保税区青云湖学校韩

任教初中化学多年,我认为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来满足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的精神就是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出来,给他们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和创新。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常现象鲜明直观的演示实验、或能使学生多观察、多动手的学生实验,利用设悬念、摆疑点、设置矛盾的方法,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根据教材举出一些生动、直观、新奇的现象,也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在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制取氧气得实验。变质的大米不能食用等等。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培养良好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教师的情绪对一节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教育家第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感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若教师一上讲台,即面带微笑,充满激情,信心百倍,衣着得体,言语铿锵有力,势必能使学生为之一振、情绪激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看整节课无不声情并茂、跌宕起伏、节奏明快。情绪把握自然和谐,学生岂有学不好之理情感教育有熏陶性,感染性,有强大的作用,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决不可掉以轻心。

二、发挥猜想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利用猜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猜想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发散过程,通过猜想力的锻炼和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研究化学问题的浓厚兴趣和欲望,从而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去探求化学知识。这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起到重要作用。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让学生提出猜想质量变大,还是变小、或者不变。以激起学生的兴趣。

2.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利用猜想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力、观察力、操作力和其他方面的技能,可以使化学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的智力活动过程,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探讨研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为创造力的孕育、萌发创造了条件。

三、合理的利用教材中的插图。

教材中编入的大量插图。如“雕象的腐蚀”形象直观,学生易懂。教材图讲钠米管拉小车,学生很容易回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他们感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活跃,感觉到身边的化学现象自己可以用化学知识解释了,在成功的喜悦中求知欲就会油然而生。

四、注意讲课的效益和练习的效益

不能该讲的没讲,不该讲的拼命讲,该详讲的略讲,该略讲的详讲;要注意处理好差生与整体的关系,不要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象新授课那样从头而起,不能为照顾个别差生,

降低要求,从而滋长学生的不良情绪,也不能为个别优生,而让全班学生陪读。即要注意教学信息和教学的层次性,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

增加课内练习的密度和强度,练习要适时、适量、适度,有梯度,具有开放性。注意资料的选用。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教材改革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从而争取提高教学质量。

案例分析

“元素”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元素概念不清楚,那么元素、原子、分子、物质之间的关系就无法搞清楚,但这一概念很抽象,特别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原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学生没有学习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于理解。

课本中对元素概念的导入是: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了元素的概念,知道它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份。例如,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氢气和水中所含氢元素是相同的,氧气和水中所含的氧元互也是相同的。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知识以后,氢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具有相同质子数的氢原子,同样氧分子和水分子中氧原子也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由此我们对元素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但前面的学习学生根本没有了解元素的概念,只是接触过元素的概念,没有了解且硬说已了解且要根据以前的“了解”基础来学习元素,学生能不晕吗

学生此时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知识,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此时例出氢1、氢2、氢3、碳12、碳13、碳14有原子结构表,由学生分类,教师说明:核外电子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得失电子现象,所以不宜作为分类标准,然后由学生讨论原子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由此得出决定元素种类的百原子核的质子数,在初中阶段也是根据质子数来区分不同类原子的。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也决定原子种类。由此得出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这样学生对元素的概念才有了个初步的了解。

有人认为不该运用同位素的知识,理由是还没学习同位素,我想说的是只要是真科学,只要学生能接受,运用一点后面的知识帮助理解新知识,就可以大胆的运用,且对今后的学习会有帮助。我在上这课时之前把这个观点拿出来与老师们讨论过,有赞成的也有不赞成的。结果在实际教学中证明,运用点同位素知识讲解元素概念,学生的凝惑少了,效果更好了。

化学教学要求学生运用规范的化学语言,对物质的描述中一般是“元素与组

成”匹配,而“分子(或原予、离了)与构成”匹配。“某种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某物质由什么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某分子由多少个某原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这些都要向学生交待清楚。

元索符号的教学,除了要向学生讲清楚元素符号的写法和含义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元素符号的记忆,要尽快早使学生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这项工作要强调要严抓要落实,要让每个学生过关。有些学生较懒不愿意记知识,背符号,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记忆比赛,在相同的时间里看谁记得准记得多。告诉学生记忆是智慧的一部分,记忆可以煅练出来,现在开始煅记忆力吧。下一节化学课听写元素符号,至时看谁写得最多又看谁写得最少。

对学生元素符号记忆效果的检查可以象检查学生背英语单词一样写,防止有些调皮的学生翻书偷看,教师可以把书收上来听写元素符号,这样才能看出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对于写不出来的要求学生罚抄多少遍,然后再听写直到完企掌握为止。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固然重要,但一些工具性的知识还得强记强背。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