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上诉的条件有:
1、必须有合格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2、必须是依法允许上诉的判决裁定;
3、符合法定的上诉期限。
一、判决书下来后多久可以上诉
上诉期限是当事人提起上诉的期间限定。刑事诉讼的上诉期限:不服判决的上诉期限为10日;不服裁定的上诉期限为5日。
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上诉期限:不服判决的上诉期限为15日;不服裁定的上诉期限为10日。
另据中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裁定的上诉期限为30日,可申请延期的,是否准许,由人民决定。
此外,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上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10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决定。
上诉期限从当事人接到判决书或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逾期不上诉的,一审裁判即发生法律效力。
二、裁定书上诉期限10日怎么计算
上诉期限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2日起计算。期间以时、日、月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算在期间以内。法定期间不包括路途上的时间。上诉状或者其他文件在期满前已经交邮的,不算过期。期间的最后一日为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满日期,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在押期间,应当至期满之日为止,不得因节假日而延长。在上诉期限内,提出的上诉具有法律效力。意味着案件要进行第二审程序。如果超出这个期限,提出的上诉和抗诉就不具有法律效力,第一审判决、裁定即告生效。但也有特殊情况,如当事人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而耽误提起上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5日内,可以申请继续进行应当在期满以前完成的诉讼活动。这种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裁定。如果没有正当理由的,人民即予裁定驳回申请。
三、二审与再审的区别
二审与再审有以下区别:(1)提起的主体不同。二审程序提起的主体是第一审程序中的当事人,而再审提起的主体是原审人民的院长、上级人民、最高人民和人民。(2)审理的对象不同。二审程序的审理对象是一审人民作出的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而再审程序的审理对象是人民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3)提起的理由不同。二审程序的提起,只要上诉人主观上认为第一审判决、裁定有错误,就可以提起上诉;而再审的提起,是人民院长、人民、上级人民发现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规定,确有错误,方可决定是否开始再审程序。(4)提起的时间不同。二审是第一审的继续,上诉期限有一定的。当事人对一审不服的向上一级人民提起上诉的期限为15日;当事人对一审的裁定不服的,向上一级人民提起上诉期限为10日。而再审程序的提起时间,并未有具体规定。(5)审理的不同。二审人民必须是一审人民的上一级人民;再审案件,既可以由原审理,也可以由原审的上一级审理,还可以由更高的人民提审。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提起上诉。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