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中的辞退方式分为预告性辞退和过失性辞退。预告性辞退是在特定情况下提前通知或支付代替通知金辞退职工,如劳动者患病或不能胜任工作。过失性辞退是在劳动者有过错的情况下即刻辞退职工,如试用期不符合条件或严重违纪。对于未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的辞退情况,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根据不同情况,用人单位应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或赔偿。
法律分析
(一)预告性辞退
预告性辞退是指企业在辞退职工时,按照法律的规定提前30天通知职工或支付代替通知金的方式辞退职工的行为。主要有以下情形:
(1)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双方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二)过失性辞退
过失性辞退是指企业在劳动者有过错的情况下,无须提前30天通知,而即刻辞退职工的行为。依据我国劳动法规定,过失性辞退主要有以下情形: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劳动法辞退如何赔偿呢
用人单位解除与你的劳动关系(辞退)分以下三种情况,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而没有支付给你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1、用人单位与你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的,你没有《劳动合同法》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可以认定该用人单位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法》八十七条规定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应该支付你赔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你2个月的本人工资;
2、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情形与你解除劳动关系的,其中符合《劳动合同法》四十六条规定的,应该支付你经济补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你一个月本人工资的规定;
3、你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与你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也不需要提前通知你。
结语
在劳动法中,预告性辞退和过失性辞退是企业辞退职工的两种情形。预告性辞退需要提前30天通知或支付代替通知金,而过失性辞退则无需提前通知。对于劳动法辞退而未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的情况,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来解决。根据具体情况,用人单位可能需要支付赔偿金或经济补偿金。因此,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职工有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七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第六十四条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第五十三条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七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第六十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