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二审案号跟一审案号有区别吗
2024-07-02 15:15:38 责编:小OO
文档


一审与二审均是我国诉讼程序中的一环,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的审级制度,即一个案件最多经过两级的审理即告终结的制度。区别在于:1、一审流程主要解决案涉纠纷争议,二审即同时审查一审判决是否有错;2、一审流程较为完备,充分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二审制度重在审查一审判决的事实认定以及法律依据适用问题;3、一审与二审并非对立关系,他们都是诉讼流程中的一个环节,在对一审判决不服时,当事人可向提起二审程序。

一、我国民事诉讼适用的制度

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1)合议制度。即由3名以上的审判人员组成审判集体(合议庭),代表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制度。在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时,除适用简易程序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外,其他案件都由审判员或者审判员同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二审审理上诉案件、发回重审的案件、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都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实行合议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审判人员的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同时,还可以防止审判人员独断专行,保证案件公正审判。

(2)回避制度。即审判某一民事案件时,执行审判任务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与案件有一定利害关系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退出审理活动的制度。实行回避制度可以保证审判人员公正审理,依法办案,避免以权谋私或者徇私枉法,违法审判,从而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公开审判制度。即审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审理过程应向社会公开使不公开审理,也要公开宣判的制度。实行公开审判制度,将的审判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可以增加审判透明度,增强审判人员的责任感,保证审判质量,并起到法制宣传教育、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作用。

(4)两审终审制。即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实行两审终审制,当事人对一审裁判不服可以提起上诉,有利于对一审确有错误的裁判及时纠正,也有利于较快地审结案件,及时确定当事人的民事权利义务,维护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还可以避免缠讼和累诉。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终审裁判,当事人不能再行上诉。

二、离婚一共可以上诉几次

离婚案可以上诉一次。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我国人民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即诉讼案件经过两级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若当事人双方中一方或双方不服一审判决的,均只可以向上级提起一次上诉,应在规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提出上诉。上一级人民作出的第二审判决和裁定,就是终审的判决、裁定,当事人不能再上诉。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管辖。

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