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错责任是民事责任制度中的一种原则,指行为人只对其主观上有过错的违法行为承担责任,而无过错责任则是对称的原则,即行为人即使无过错也不负责任,即使其行为已致人损害且具有违法性。
法律分析
过错责任也称作“过失责任”。
“无过错责任”的对称。
民事责任制度的一般原则。
行为人只对其主观上有过错的不履行义务的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若主观上并无过错,即使行为已致人损害且具有违法性,亦不负民事责任。
拓展延伸
民法典中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及适用范围
民法典中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及适用范围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一方因过失或故意行为导致他益受损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违反法律规定、过失行为、损害结果以及因果关系等方面。同时,过错责任适用范围广泛,涵盖了民事侵权、合同违约、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多个领域。在具体适用过程中,需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过失程度、受害人的损害情况以及其他相关因素。通过明确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和适用范围,可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结语
过错责任是民事责任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原则,要求行为人对其主观上有过错的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与之相对应的是无过错责任,即在行为人主观上无过错的情况下,即使其行为已经导致他人损害且具有违法性,也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民法典中对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涵盖了民事侵权、合同违约、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多个领域。通过确立过错责任的原则,可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