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对购房者后期影响不同。出让土地使用权无额外费用,而划拨土地使用权需补交出让金。购房前需了解房屋土地使用权方式,避免增加交易成本。产证齐全也是重要考虑因素。
法律分析
1、划拨一般是针对事业性单位,这些单位取得国家土地除缴纳相关的税费外,不再支付出让金。出让是将国有土地的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权有偿转让出去的行为。当划拨的土地要改变用途、经营性质的时候,需要补交出让金,从而改土地证上的“划拨”为“出让”。
2、现在开发商修建商品房大多数都是缴纳土地出让金的方式获得的土地,出让就是开发商必须给钱给,保证你的70年或者50年使用权。划拨是转让土地获得收入的一种方式,简单点说就是用土地的一方没有给钱的就是划拨,主要用于项目。
3、出让的土地使用权人具有法定规范内的处置权,可进行转让、出租和抵押。划拨的土地不得进行转让、出租和抵押。由此可得出,土地出让和土地划拨之间的权利义务不同。
4、房屋类型不同,房屋所在的土地性质不同也就影响了该房屋所属的类型。划拨土地一般为公益事业用地或回迁房、经适房等建设用地;而出让土地上多建有商品房。土地出让和土地划拨在房屋类型上是存在着一些区别的。
5、土地性质不同,那么对购房者后期的影响结果也不一样,出让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交易时,不存在额外的费用,但如果是划拨的土地,如果想进行交易,就需要先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对想买二手房的购房者来说,一定要先弄清所购房屋的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避免增加交易成本。
在中国,土地的所有权是属于国家的,个人只有土地的使用权,不是个人的土地,一般都是采用出让或者是划拨的形式得到土地。在这里温馨提示大家一下,不管用什么方式取得土地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需要产证都齐全的,产证不齐全请慎重购买。
结语
土地的出让和划拨具有不同的权利义务。出让适用于开发商购买土地建设商品房,需缴纳出让金,获得一定年限的使用权。而划拨则针对事业性单位,不需支付出让金,但在改变用途时需要补交出让金。对购房者而言,了解土地使用权方式对后期影响至关重要,避免增加交易成本。无论出让还是划拨,购买房屋时务必确保产证齐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修正):第三章 城乡规划的实施 第三十九条 规划条件未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对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批准用地的,由县级以上撤销有关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应当及时退回;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