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肇事逃逸致人重伤该怎么判刑
2024-07-03 01:56:53 责编:小OO
文档


肇事逃逸致人重伤怎么判刑,需要根据情节进行确定:

1、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由于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有:

1、犯罪主体。要明确交通肇事罪本罪的主体,也就是造成此事故的人。犯罪驾驶人要是一般人,没有特殊的条件,也就是说得是已经成年了的,且没有相关精神疾病,心智也正常的人。这其中,犯交通肇事罪的人一般有两种:

(1)在从事与交通相关公职的人员,比如说火车司机、飞机司机、火车变轨人员、管理交通的人员等等,他们没有履行相关职责,一样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体;

(2)就是私人驾驶人,某些运输公司的司机,他们在因为过失而造成了很严重的交通事故的时候,也是要被认定为犯罪的主体的;

2、犯罪客体。要明确犯罪的客体,客体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事故对其造成了破坏的交通秩序以及安全。交通运输的安全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旦发生了交通事故,我们这些普通的民众的生命和个人财产,都会受到很严重的威胁;

3、犯罪的主观条件。在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驾驶人因为要明确是因为过失而造成的事故,如果不是,就不能够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也就是说,在事故发生的时候,驾驶人不应该有任何危险驾驶行为,比如说喝酒、超车超速、超载、抢行等,事故发生的原因得是驾驶人自己的不小心,过失原因。驾驶人在事故发生的时候,应该是不知道其不经意的行为,会造成那么严重的后果。这其实就是交通肇事罪的一个主观条件,即驾驶人没有主观意愿上的为恶想法;

4、犯罪的客观条件。在客观方面,应该是因为违反了交通治安管理法规,而在交通道路上造成的严重的交通事故,不是的话,也不能够认定为交通肇事罪。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