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行政诉讼是否可以网上立案?
2024-07-03 01:55:01 责编:小OO
文档


目前无法在线立案,行政诉讼的立案要求包括原告身份证明、明确被告、具体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并需符合人民受理行政诉讼的范围和管辖。人民根据规定接收起诉状,能判断符合要求的立即登记立案,无法判断的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无法在七日内判断的则先予立案。

法律分析

目前还不能网上立案。

行政诉讼能否立案要看起诉是否符合起诉条件。起诉条件包括:

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其中自然人应提交身份证明;法人应提交当年度经年检合格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工商部门、编委等其他登记部门出具的法人资格证明;其他组织应提交营业执照或其核准登记部门出具的资格证明。同时,原告应确认自己的受送达人和送达详细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并承担因送达不能而产生相应法律后果。

2、有明确的被告。被告应是作出所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并提供被告明确的住所地或经常居住的详细地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邮政编码。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原告应提供与争议事实有关的符合起诉条件的证据材料并填写证据清单,注明证据名称、份数、证明对象及提交时间。

4、属于人民受理行政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管辖。

对当事人依法提起的诉讼,人民应当根据相关规定接收起诉状。能够判断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当场登记立案;当场不能判断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接收起诉状后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七日内仍不能作出判断的,应当先予立案。

拓展延伸

行政诉讼的数字化时代:在线立案的法律挑战

随着社会的数字化进程,行政诉讼也逐渐迈入了数字化时代。在线立案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带来了诸多法律挑战。首先,涉及在线立案的法律程序和规定需要进行全面审视和修订,以确保其符合法律要求和程序正义。其次,在线立案涉及到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技术手段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此外,在线立案对司法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系统升级和培训,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综上所述,行政诉讼的数字化时代带来了在线立案的法律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以推动行政诉讼的现代化发展。

结语

行政诉讼的数字化时代带来了在线立案的法律挑战,需要全面审视和修订相关法律程序和规定,以确保程序正义。同时,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也需要制定相应法律和技术手段加以保障。此外,司法系统的信息化建设需投入资源进行系统升级和培训,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各方应共同努力解决这些挑战,推动行政诉讼的现代化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五十一条

人民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

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投诉,上级人民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