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从立案到开庭最晚需要25天。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仲裁申请应在5天内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在10天内提交答辩书,仲裁委员会应在5天内将答辩书送达申请人。如果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逾期未决定,申请人可向提起诉讼。这一程序总共需要25天。
法律分析
仲裁立案到开庭最迟是25天。首先,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对于符合条件的就应当受理;其次,劳动仲裁在受理后应当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之后在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然后应当在五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总共应当是25天。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答辩书后,应当在五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拓展延伸
解决劳动仲裁时效问题的有效策略
解决劳动仲裁时效问题的有效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了解劳动仲裁的具体程序和时间要求,以便做出合理的期望。其次,保持与劳动仲裁机构的沟通,了解案件进展情况,并提醒他们按时处理。同时,如果劳动仲裁机构拖延立案,可以向上级机构投诉,要求加快办理进程。此外,可以考虑寻求其他解决办法,如调解或诉讼,以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最后,合理规划时间和资源,确保及时提供所需的证据和材料,以便劳动仲裁机构能够快速作出裁决。综上所述,通过合理的策略和积极的行动,可以有效解决劳动仲裁时效问题。
结语
合理规划时间和资源,积极与劳动仲裁机构沟通,及时提供证据和材料,是解决劳动仲裁时效问题的有效策略。如遇拖延立案,可向上级机构投诉,加快办理进程。同时,咨询专业律师,了解程序和时间要求,寻求其他解决办法,如调解或诉讼,以加快问题解决速度。通过合理策略和积极行动,劳动仲裁时效问题可得到有效解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二节 申请和受理 第三十条 【仲裁申请送达与仲裁答辩书的提供】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答辩书后,应当在五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章 调解 第十四条 【调解协议】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
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章 调解 第十五条 【申请仲裁】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