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延迟交付承诺的内容是什么?
2024-07-02 03:18:24 责编:小OO
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八十六条规定了承诺迟延的情况,包括逾期承诺和承诺迟到。如果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届满后才发出承诺,或者在期限内发出承诺但因其他原因迟到,根据通常情况无法及时到达要约人,则被视为新要约,除非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

法律分析

承诺迟延的情况有:

1、逾期承诺:指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届满后发出承诺而使承诺迟延;

2、承诺迟到:指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但因其他原因而使承诺迟到。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八十六条规定,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或者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不能及时到达要约人的,为新要约;但是,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除外。

拓展延伸

延迟交付承诺的法律责任及救济措施

延迟交付承诺涉及法律责任及救济措施。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一方未能按时履行交付承诺,可能会面临合同违约的法律责任。违约方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包括赔偿对方因延迟交付而遭受的实际损失以及可能的间接损失。此外,受影响的一方可以寻求救济措施,如要求违约方履行合同、要求解除合同、要求支付违约金等。救济措施的具体选择取决于合同条款、法律规定以及当事人之间的协商。在处理延迟交付承诺的法律责任和救济措施时,当事人应当参考相关法律规定,并在必要时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意见。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八十六条的规定,迟延交付承诺可能构成新要约,除非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违约方可能面临合同违约责任,需承担赔偿责任,包括实际和间接损失。受影响方可采取救济措施,如要求履行合同、解除合同或支付违约金。处理迟延交付承诺的法律责任和救济措施时,请参考相关法律规定并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八十六条

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或者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不能及时到达要约人的,为新要约;

但是,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除外。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