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担保人如何防范被骗?
2024-07-02 06:21:15 责编:小OO
文档


担保人被骗担保后可申请撤销合同,免责。遇诈骗应报警。根据《民法典》148、149条,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或仲裁机构撤销违背真实意思的民事法律行为。

法律分析

担保人被骗担保可以到人民或者仲裁机构申请撤销担保合同,撤销后不用承担担保责任。如果遭遇诈骗,则应当及时报警。

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的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拓展延伸

担保人如何识别和应对欺诈行为?

担保人在防范欺诈行为方面需要保持警惕,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首先,担保人应加强对借款人的背景调查,核实其身份和信用记录。其次,担保人应仔细审查借款合同和相关文件,确保条款明确、合法,并与借款人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同时,担保人应留意潜在的欺诈迹象,如虚假资料、不合理的借款要求等,并及时向相关机构报告。此外,担保人还可以寻求专业法律意见,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护。总之,担保人应保持警惕,增强风险意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识别和应对欺诈行为,以保护自身利益。

结语

担保人在面对欺诈行为时,应及时采取法律措施保护自身权益。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和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受欺诈方有权向人民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民事法律行为。担保人在防范欺诈方面应加强对借款人的背景调查,审查合同条款,并留意潜在的欺诈迹象。同时,寻求专业法律意见可确保自身利益得到保护。担保人应保持警惕,增强风险意识,以保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