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五和第五百一十六条规定,债务人在多项标的中享有选择权,但受法律、约定或交易习惯。若债务人未在约定期限内作出选择,选择权将转移给对方。当事人行使选择权时需及时通知对方,一旦标的确定,不得变更,除非对方同意。若可选择的标的发生不能履行情形,享有选择权的当事人不得选择不能履行的标的,除非是对方造成的。
法律分析
依据《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五条规定,标的有多项而债务人只需履行其中一项的,债务人享有选择权;但是,法律另有规定、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另有交易习惯的除外。
享有选择权的当事人在约定期限内或者履行期限届满未作选择,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选择的,选择权转移至对方。
第五百一十六条规定,当事人行使选择权应当及时通知对方,通知到达对方时,标的确定。标的确定后不得变更,但是经对方同意的除外。
可选择的标的发生不能履行情形的,享有选择权的当事人不得选择不能履行的标的,但是该不能履行的情形是由对方造成的除外。
拓展延伸
选择之债的确定权:探索权利行使的法律依据
选择之债的确定权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当债权人面临多个债务人时,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向哪个债务人主张债权。根据相关法律依据,债权人可以根据债务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债务性质等因素进行权衡和选择。在实践中,债权人可以依据合同约定、法律规定、司法解释等权威文件来确定选择之债的权利行使方式。此外,债权人还可以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其在行使选择之债的权利时合法合理。因此,了解和掌握权利行使的法律依据对于债权人在选择之债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有助于维护其合法权益。
结语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五条规定,债务人享有选择权,但需遵守法律、约定和交易习惯。若未在约定期限内作出选择,选择权将转移给对方。根据第五百一十六条规定,行使选择权需及时通知对方,一旦标的确定,不得变更,除非对方同意。若可选择的标的无法履行,除非由对方造成,享有选择权的一方不得选择无法履行的标的。了解权利行使的法律依据对债权人至关重要,有助于维护其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五条标的有多项而债务人只需履行其中一项的,债务人享有选择权;但是,法律另有规定、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另有交易习惯的除外
享有选择权的当事人在约定期限内或者履行期限届满未作选择,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选择的,选择权转移至对方
第五百一十六条当事人行使选择权应当及时通知对方,通知到达对方时,标的确定
标的确定后不得变更,但是经对方同意的除外
可选择的标的发生不能履行情形的,享有选择权的当事人不得选择不能履行的标的,但是该不能履行的情形是由对方造成的除外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