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单方法律行为有哪些啊
2024-07-02 04:42:47 责编:小OO
文档


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自行为人表达其意思时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比如:抛弃、立遗嘱、委托授权、放弃继承等。除了法律另有规定以外,单方民事法律行为自行为人表达其意思时即可成立,而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则自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时成立。

民法典单方民事法律行为能否附条件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民事法律行为特征有哪些

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 严格称谓是“法律行为”,中国民法称民事法律行为。特征:1、私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由自然人、法人等私主体作出的行为,与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作出的国家行为、依审判权作出的裁判行为相区别。民事法律行为是由自然人、法人依意思作出的变动民事关系的行为,而不是利用公权力作出的行为。2、合法行为所谓合法,就是说它所追求的效果“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这说明自由是有边界的,任何人的行为不得以损害他人的权利或破坏公共秩序为代价。这也是法律行为与违法行为的区别。3、表示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是意思表示。所谓意思表示,是当事人想要实现一定效果的内心意思对外表示。任何民事法律行为都必须具备意思表示这一要素,不具备意思表示,就不称其为民事法律行为。4、意思决定效果的行为民法的基本理念是意思自治,它主张人们在民事生活中自己做主,自己负责。只要意思表示中所要实现的效果是合法的,法律就听任其依照内容发生法律效果,设定权利,负担义务,或使权利义务变更、终止。

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类型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根据行为人数的不同,分为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多方民事法律行为。双方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最为典型的双方民事法律行为是合同。多方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根据两个以上民事主体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行为。订立公司章程的行为和签订合伙协议的行为就是较为典型的多方民事法律行为。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根据一方的意思表示就能够成立的行为。较为典型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如立遗嘱,授予代理权,行使撤销权等。除上述分类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民事法律行为,即决议行为。决议行为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当事人基于共同的意思表示而意图实现一定法律效果而实施的行为。决议行为的特殊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决议行为一般并不需要所有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而是多数人意思表示一致就可以成立。二是决议行为一般需要依一定的程序才能设立。三是决议行为原则上仅适用于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内部的决议事项。《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五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

民法典单务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

单务民事法律行为就是指一方单纯的享有权利,一方单独的享有义务,例如:赠与行为。“赠与”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的实质是财产所有权的转移。赠与也可以附义务。赠与附义务的,受赠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

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形式有哪些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1、凡是以文字表达形式进行意思表示的,即为书面形式,如书面合同、书面遗嘱等。2、凡是以口头语言方式进行意思表示的,即为口头形式,如双方当事人通过当面协商或者电话洽谈而订立的口头合同。 该内容由 苑学宁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