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且超过一个月未建立劳动关系,劳动者有权要求赔偿。赔偿金额为劳动者月工资的二倍,但最高不超过十一个月的每月二倍工资。
法律分析
用人单位没签订劳动合同,如果从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超过一个月的,劳动者可以要求赔偿。赔偿标准是按劳动者的月工资的二倍来计算的,但单位最多赔偿不超过十一个月的每月二倍工资。
拓展延伸
劳动合同未签订是否影响劳工权益保障?
劳动合同未签订对劳工权益保障产生重大影响。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是雇佣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未签订劳动合同意味着雇佣关系未明确,劳工将面临诸多风险。首先,没有合同的保障,劳工可能无法获得法定的工资、福利和休假等权益。其次,未签订劳动合同也意味着缺乏法律保护,一旦发生劳动纠纷,劳工将难以维护自身权益。此外,未签订劳动合同还可能导致劳工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重要保障。因此,劳动合同的签订对于劳工权益保障至关重要,劳工应积极争取签订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自身权益。
结语
劳动合同未签订对劳工权益保障产生重大影响。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是雇佣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未签订劳动合同意味着雇佣关系未明确,劳工将面临诸多风险。劳动合同的签订对于劳工权益保障至关重要,劳工应积极争取签订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