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信誉侵犯将面临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损害商业信誉罪将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单位犯罪将判处罚金,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将受到个人处罚。诋毁商业信誉的行为必须由经营者实施,且必须是故意行为。行为主体通过捏造虚假事实或不正当说法来恶意诋毁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给其造成一定损害后果。
法律分析
一、侵犯商业信誉会被追究什么刑事责任
1、侵犯商业信誉的,构成损害商业信誉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此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处罚。
2、法律依据:《刑法》
第二百二十一条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二百三十一条
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二十一条至第二百三十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二、如何认定诋毁商业信誉的行为
1、其行为主体必须是经营者行为人具有经营者的身份是认定侵犯商誉权行为的重要条件之一。
2、其行为的主观方面为故意而不是过失行为人实施商业诋毁行为,是以削弱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能力,并谋求自己的市场竞争优势为目的,通过捏造、散布虚伪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对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进行恶意的诋毁、贬低,因此,故意行为才构成这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3、其行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或者对真实的事件采用不正当的说法,对竞争对手的商誉进行诋毁、贬低,给其造成或可能造成一定的损害后果。
结语
商业信誉的侵犯将受到刑事追究,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和第二百三十一条的规定,构成损害商业信誉罪者,将面临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单位犯罪将受到罚金处罚,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根据个人犯罪受到相应处罚。诋毁商业信誉的行为必须由具有经营者身份的人故意实施,通过捏造、散布虚伪事实等手段恶意贬低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这种行为不仅削弱了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能力,还可能给其造成一定的损害后果。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保护商业信誉的重要性,遵守法律规定,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七章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第五十将他人注册商标、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误导公众,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二章电子商务经营者第二节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第四十一条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与知识产权权利人加强合作,依法保护知识产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22修正):第八章附则第六十经营者依照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行规规定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不适用本法;但是,经营者滥用知识产权,排除、竞争的行为,适用本法。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