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恶意串通的定义与特点
2024-07-02 07:18:50 责编:小OO
文档


恶意串通在买卖活动中以损害他人利益为目的的违法行为。我国民法规定旨在保护第三人利益,受前苏联法律影响。恶意串通表现为掩盖事实、串通一气、压价等,构成要件为损害他人故意、恶意串通、实际损害国家或第三人利益。

法律分析

恶意串通是指在买卖活动中,双方以损害他人利益为目的,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我国民法关于恶意串通的规定,其立法初衷在于保护第三人利益,它是在前苏联民法立法和理论的影响下产生的。恶意串通具体表现为,串通掩盖事实,在应价过程中串通一气,有意压价,损害委托人的利益等。

其构成要件是:

(1)行为人须有损害他人的故意;

(2)行为人之间有恶意的串通;

(3)行为人实施了恶意串通的行为,客观上使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受到损害。

拓展延伸

恶意串通:法律视角下的定义、特点及应对措施

恶意串通是指两个或多个市场主体之间达成的非法协议或合作,旨在竞争、扭曲市场秩序以获取不正当利益。其特点包括秘密性、排除竞争、价格操纵、资源分配垄断等。在法律视角下,对恶意串通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反垄断法的执行、市场监管机构的监督、处罚和制裁措施的实施,以及加强合规教育和宣传等。为确保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权益,各国法律体系都对恶意串通行为予以严厉打击。通过法律的制约和监督,可以有效遏制恶意串通行为,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结语

恶意串通是一种损害他人利益的违法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的故意损害、恶意串通以及对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实际损害。在法律视角下,对恶意串通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反垄断法的执行、市场监管机构的监督和处罚,以及加强合规教育和宣传等。通过法律的制约和监督,我们能有效遏制恶意串通行为,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日)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