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允许职工休年假时,职工可以协商要求安排休假或支付劳动报酬;协商不成可申请调解、仲裁或起诉。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者可与用人单位协商并达成和解协议;如协商不成或不履行,可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可向提起诉讼。当事人需提供证据,若用人单位掌握相关证据却不提供,应承担不利后果。
法律分析
如果公司不允许职工休年假,职工可以与其协商,要求其统筹安排职工休假或者职工支付不休年假期间应得的劳动报酬;协商不成的,职工可以申请调解;可以申请仲裁;或者及时去起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提起诉讼。第六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拓展延伸
公司拒绝员工请假,如何维护劳动权益?
当公司拒绝员工请假时,维护劳动权益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员工可以查阅劳动合同和相关法律法规,了解自己的权益与义务。如果合同中明确规定了请假权益,员工可以与公司沟通,提出合理的请假理由,并以书面形式提交申请。若公司仍拒绝,请考虑寻求劳动局或工会的帮助,提供相关证据并向其投诉。此外,与同事和上级领导进行沟通,争取支持和理解,也是维护权益的重要步骤。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和理性,遵守法律程序,寻求合法途径解决争议,以确保自己的劳动权益得到保障。
结语
合理维权,保障劳动权益。员工如遭公司拒绝请假,可采取多种措施。首先,与公司协商,要求统筹安排或支付相应劳动报酬。协商不成,可申请调解、仲裁或诉讼。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者有权与用人单位协商、调解、仲裁并提供证据。若用人单位不提供相关证据,应承担不利后果。员工应了解劳动合同及法律法规,与工会、劳动局合作,维护合法权益。与同事、上级沟通争取支持也至关重要。冷静理性,合法途径解决争议,确保劳动权益得到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七十四条 【劳动行政部门监督检查事项】县级以上地方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下列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一)用人单位制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及其执行的情况;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三)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遵守劳务派遣有关规定的情况;
(四)用人单位遵守国家关于劳动者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五)用人单位支付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报酬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
(六)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监察事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四条 【劳动合同的终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五十七条 【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二百万元;
(二)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
(三)有符合法律、行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
(四)法律、行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申请行政许可;经许可的,依法办理相应的公司登记。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劳务派遣业务。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