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谈刑事诉讼中物证的完整性
2024-07-03 10:01:31 责编:小OO
文档


一、物证概述

《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这表明证据是证实、标明案件的客观、真实情况的所有事实。它包含了三层意思:1、证据是客观事实,而不是主观推断;2、证据证明的是案件真实情况,不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不能作为证据,故意歪曲案件真实情况,使司法人员对客观事实、案件产生误导的证据则是假的证据,是伪证;3、证据及包括证明被告人有罪的事实,也包括被告人无罪的事实,既包括证明被告人罪重的事实,也包括证明被告人罪轻或者可以从轻、减轻、免除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事实。证据反映的案件情况是客观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

《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共规定了七种证据,物证是其中一种,物证当然具备证据的一般特点。同时物证作为七种证据的一种,它除了具备证据的上述一般特点外,还有其特殊性。物证是与犯罪相关联,能够证实案件情况和被告人情况的实物或者痕迹。如作案工具、现场遗留物、赃物、血迹、精斑、脚印等。

二、完整的物证应包含三部分

物证是实物或者痕迹,但在刑事诉讼中物证不应仅仅是如作案工具、现场遗留物、赃物、血迹、精斑、脚印等实物或者痕迹本身。完整的物证应当包括三部分,一是表明实物或者痕迹来源的部分,一般表现为提取笔录、扣押物品清单;二是实物或者痕迹本身,也是核心部分;三是表明实物或者痕迹去向的部分,一般表现为发还物品清单(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及时返还)、随案移送物品清单、移送它案物品清单(是其它案件中的主要证据,移送它案)、移交有关部门清单(不宜随案移送的物品如淫秽物品等移交相关主管部门保存处理)等。

上述三个组成部分构成完整的物证。上述三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证据的来源如果缺少了,证据的关联系,就必然缺乏,其证明力,就让人怀疑;实物或者痕迹本身(或照片),更是不可缺乏,缺乏了必定影响证据的真实性,在实际操作中,该部分一般也不宜被忽视;物证的去向如果缺乏,必定影响对证据的质证、认证,影响物证与其他证据的相互印证,同样影响证据的证明力。

三、把握物证的完整性的意义

明确理解,准确把握物证的完整性,对于侦查、提起公诉、审判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侦查一线的一些新手,就表现得不那么得心应手,发现作案工具或赃物后,案件有了突破性进展,喜出望外,有时结果忘记了做提取笔录,导致公诉机关提出后无法补取,或虽能补取但因时过境迁,需要找人出差,耗费比较大的人力财力,有时作了提取笔录但在向公诉机关移送案件时,没有移送显示物证来源的材料,影响案件的顺利进展。物证没有特殊情况,一般均随案移送,这是不会出现疏漏。若案件分案处理,物证成为其他案件的主要证据,需要随案移送,或物证已经发还受害人,或因物证特殊性需要移交有关部门保存处理,就会出现案件到了提起公诉或审判阶段,才发现缺少了物证照片,又重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经自己手出去的物证,去拍补照片,让对方出具显示物证去向的接受清单。对于经验丰富的侦查人员,在案件侦查阶段,调查取证过程中,能够明确物证的完整性,把握好各个环节,向公诉机关移送完整的物证,从而确保审判的顺利进行。但对于重大复杂案件,犯罪事实多,牵涉的物证种类多,数量大时,有时也不能保证所有物证的完整性,在办案过程中返工的现象也时常出现。只有明确完整物证的各个组成部分,才不易出现疏漏,避免返工。

同样对于案件在提起公诉阶段,公诉人若能够把握好物证的完整性,向法庭提供完整的证据,就可以保证指控犯罪任务的顺利完成。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