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规定债权的普通诉讼时效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二十年。适用诉讼时效要件包括请求权存在、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和诉讼时效期间届满。诉讼时效是对请求权的,对权利人的督促和对义务人的保护。中断或中止的事实可以延长诉讼时效。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中债权的诉讼时效为多久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债权的普通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和义务人之日起开始计算,但是最长不超过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二十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向人民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适用诉讼时效的要件有哪些
1、须有请求权的存在。诉讼时效是对请求权的,没有请求权,也就无从适用诉讼时效。
2、须有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诉讼时效是对权利人的督促,实际上也是对义务人的保护,如果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经过一定的期间,又没有其他事由致使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则诉讼时效产生法律效果。
3、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持续存在,致使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届满有时又称为诉讼时效结束、诉讼时效完成。诉讼时效届满,权利人的胜诉权自动消灭。如果有使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的事实,诉讼时效还可以“拉长”,即中断时重新计算,中止时,将中止时间段剔除后继续计算。
结语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债权的普通诉讼时效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二十年。诉讼时效的适用要件包括:存在请求权、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以及持续存在导致诉讼时效期间届满。诉讼时效的中断或中止可以延长计算时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合理地处理债权纠纷。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六条 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的,应当认定对债权人的债权和债务人的债权均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五条 对于连带债权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权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对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务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五条 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一方请求撤销合同的,应适用民法典关于除斥期间的规定。对方当事人对撤销合同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不予支持。
合同被撤销,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合同被撤销之日起计算。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