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抚养协议更改是否具有法律效应,符合法定生效条件则具有效力。法律依据包括民法典相关条款。变更子女抚养权可通过父母协商解决或通过起诉。起诉需提供相关证据,包括一方因疾病或伤残无力抚养、虐待子女或对子女健康不利、未成年子女愿随另一方且该方有抚养能力等情形。
法律分析
一、子女抚养协议更改是否具有法律效应
1、子女抚养协议更改如果符合法定生效条件的,就具有法律效力。有效的条件有:行为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行为人是真是的意思表示;协议内容没有违反法律、行规的强制性规定;行为人没有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二、怎么办理子女抚养权变更
1、父母双方协商解决。如果都同意变更抚养关系,只要双方写一个变更协议,孩子抚养关系即可变更。
2、如果一方不同意变更,只能到起诉。要求取得抚养权的诉讼请求是否被支持,要依据起诉的事实、理由提供相关证据,这个证据应当充分证明属于法律规定的下列情形之一: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的;10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且该方有抚养能力的。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子女抚养协议的更改具有法律效力,前提是符合法定生效条件。双方父母可通过协商解决变更抚养关系的问题,只需签署一份变更协议即可生效。如果一方不同意变更,需要向起诉并提供相关证据,以证明符合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这包括一方因疾病或伤残无法继续抚养子女、虐待子女或对子女身心健康有不利影响,以及10周岁以上子女愿意与另一方生活且该方具备抚养能力等情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2020修订):第二章家庭保护第二十四条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时,应当妥善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探望、财产等事宜,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应当依照协议、人民判决或者调解确定的时间和方式,在不影响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情况下探望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的一方应当配合,但被人民依法中止探望权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自然人第二节监护第三十一条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申请指定监护人。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在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监护人。
依据本条第一款规定指定监护人前,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处于无人保护状态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或者民政部门担任临时监护人。
监护人被指定后,不得擅自变更;擅自变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监护人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收养第三节收养关系的解除第一千一百一十七条收养关系解除后,养子女与养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行消除,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自行恢复。但是,成年养子女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否恢复,可以协商确定。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