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被定罪的人还能否申请贷款?
2024-07-03 21:05:04 责编:小OO
文档


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可以向银行贷款,只要没有法律纠纷和民事纠纷。银行贷款需要准备一系列资料,包括身份证、银行流水、征信报告等。贷款人需要满足年龄、收入、征信等条件。受过刑事处罚对子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前途和就业方面。银行贷款的流程包括申请、审查批准和放款还款。

法律分析

一、受过刑事处罚的人能贷款吗

受刑事处罚过的人可以向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时会查询借款人的征信信息,征信报告中并没有借款人的牢狱史和处罚史,所以借款人身上如果没有法律纠纷和民事纠纷就是可以申请贷款的。

(一)办理银行贷款需要准备资料:

1.有效身份证件;

2.常住户口证明或有效居住证明,及固定住所证明;

3.婚姻状况证明;

4.银行流水;

5.收入证明或个人资产状况证明;

6.征信报告;

7.贷款用途使用计划或声明;

8.银行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二)银行贷款需要的条件:1.年满18年周岁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城镇居民常住户口或合法有效的居民身份证明,银行贷款要求贷款人年龄一般在18-60岁之间;2.有稳定合法收入,有还款付息能力;3.有良好的征信;4.贷款银行要求的其他条件。

二、受过刑事处罚对子女会有多大影响

除了政治前途有影响,其他没有影响。另外上大学不是考军校或者警校就没影响,当兵和考公务员是有影响的。只要受到刑事处罚的,将来对本人、子、孙等都会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将来后代要到国家保密性单位、高级军事部门、外交部门等单位工作,就有可能因为政审不合格而不被录取。在目前状况下,只有在有政审的机构,部门或学校,父母的违法犯罪记录可能会对子女产生不利影响,其他部门是没有的一般主要是部门和保密部门。根据我国《公务员法》和有关录取、政审的规定:直系亲属中有犯“危害罪”和严重刑事犯罪的(如严重暴力犯罪、职务犯罪等)才可能影响其子女报考国家公务员。

三、银行贷款流程

银行贷款流程:

(一)提出申请。准备好贷款的材料,一般包括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户口簿、工作证明、银行流水、婚姻证明等。

(二)银行审查批准。确定具有偿还能力后,决定向申请人发放贷款,并向申请人发送同意贷款批准通知书。这时需要向银行签订正式的贷款合同,如果贷款涉及担保,例如抵押,还应当同时签订担保合同。

(三)全部完成后,银行进行放款和贷款人进行还款。

结语

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申请银行贷款时,只要没有法律纠纷和民事纠纷,是可以申请贷款的。银行在贷款审批过程中会查询征信报告,但征信报告中并不包含借款人的牢狱史和处罚史。办理银行贷款需要准备一系列资料,包括有效身份证件、户口证明、婚姻状况证明、银行流水、收入证明、征信报告等。此外,贷款人需要满足年龄、收入、征信等条件。受过刑事处罚对子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前途和就业方面,如在某些特定单位工作可能会受到政审的影响。银行贷款的流程包括提出申请、银行审查批准和放款还款等步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2003修正):第四章 业务 第三十条 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各级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但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

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借款人涉嫌犯罪或者生效判决认定其有罪,出借人起诉请求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应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章 保证合同 第二节 保证责任 第六百九十二条 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